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丹道修炼 >

武禹襄留下的谜团 折叠是手法还是内劲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15   浏览次数:

折叠两字最早在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心解)中出现:“往复须有折叠(迭),进退须有转换。”武禹襄未对此作解。

郝月如:“太极拳有折叠之术,有转换之法。折叠者,是对称的,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意要向下,即寓上意,前后左右,皆是如此,此即谓之折叠。”郝月如先师对折叠作手法解呢,还是作内劲解?还是兼而有之呢?笔者以为,郝月如大师主要作内劲解。

杨澄甫注解:“与人对敌,或来或推,往回折叠,即曲肘弯肱之式,折背敌其身子,此系近身使用法,远离无用,进退不要拘泥一式,须有转换随机变化也。”在这里,杨澄甫先师对折叠显然作手法解。

我们对折叠应该如何理解呢?

武禹襄留下的谜团 折叠是手法还是内劲

武禹襄未对折叠之法作注解(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从手法上理解

取出“折叠”两个字问不练太极拳的人,他们的回答很直接很简单:把一张纸对折,把一床被叠好。

打太极拳,手伸出去,又收回来,复又伸出去,又收回来,伸、收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只伸、只开、只大,没有缩、合、小,那是僵尸,是打不成太极拳的.手伸放到尽头,必然要收回来才能做下面的动作,这个收就是所谓的折叠。动作往某个方向,至尽头,必然要返回,这个返回就是所谓的折叠。从形式上来说,懂不懂知不知晓折叠之称谓是无所谓的,套路过程始终不断出现折叠。没有折叠之称谓倒是更省事。

在推手练习时,用动作擒拿,就是所谓的折叠关节,称为小擒拿。劲指向对方,对方未循着劲力方向而出去,反而身体迎着劲力方向前扑失势,这是用劲折叠对方身体,称为大擒拿。如,当对方手按我胸或腹前椎时,我之胸腹不退反进,紧贴彼之掌指作劲于彼之掌指。彼我两相向之力交汇于彼之柔弱的手腕处,彼若硬顶,手腕必伤,小于自我保护之本能,彼松腕白保,身体前扑失势。

武禹襄留下的谜团 折叠是手法还是内劲

从手法上理解折叠(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从内劲上理解

在太极拳套路练习中,如楼膝拗步,一手搂膝一手前推.身体前行。但腰部的沉稳主宰与前行的身体形成前后对拉拔长,前中寓后,这叫折叠,如左野马分鬃,一手往左一手往右,身体左行,但腰部的沉稳主宰与总体左行的身体形成左右对拉拔长,左中寓右,这叫折叠。虛领顶劲、含胸拔背,同时,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上中寓下,这叫折叠等等。套路练习时,对“是对称的,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意要向下,即寓上意,前后左右。皆是如此”,主要从内劲上占实践。从内劲上看,每一点每一时刻都有折叠,它比形式上的折叠出现的机会不知要多多少,点点刻刻都折叠。折叠实质上就是矛盾力。说成是矛盾力可能比较直白,齐易理解,说成是折叠,今天的人们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劲。

在椎手对抗练习时,只要不足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击,周旋对峙过程,用劲始终是前中寓后,后中寓前,向上之中寓下意,向下之中寓上意,每一用力都寓有相反的过程。这叫折叠。如何才能实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腾挪,折叠。折叠能让人随时快速改变方向,因为它全无定向,义全然定向,所以动总在人先。

武禹襄留下的谜团 折叠是手法还是内劲

要从手法和内劲两方面去实践折叠(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手法、内劲兼而有之

在套路练习时,还是主要从劲别方面去实践折叠比较好,套路在编排的时候.折叠已在其中,形式上不要去管它。在推手练习时,从劲别和手法两方面去实践折叠比较好。

简明扼要地说,折叠从形式上来说,每一动至尽头时都必然要转换,这个转换就是折叠,它是不断出现的,自然而然,不要人为去管。从内劲上来说,每一动都要有相反过程的用意和表示,这个用意和表示就是折叠,它是需要去注意的,它是贯穿点点势势的。就是这么简单。

太极拳练习,匀缓、不用力、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沉肩坠肘,主要的都有了。拳打千遍,其理自现。当理自现吋,会发现以前“自作多情”的复杂、玄虚浪费了我们多少的精力。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折叠是手法还是内劲》整理发布,选自“太极拳微信公众号”,2015年7月16日。)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