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丹道修炼 >

养生备于理:血为水谷之精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18   浏览次数:

张介宾“血为水谷之精”说

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而灌溉一身,无所不及。

注释

○血:血液,简称血。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水谷:水液和谷物等饮食的统称。

○源源而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生化:产生转化。脾:脾脏。

○总统:归总;统领。心:心脏。

○藏受:收藏;承受。肝:肝脏。

○宣布:宣泄;流布。肺:肺腑。

○施泄:施行;发出。肾:肾脏。

○灌溉:浇灌;流注。

译文

血液本是食物的精华,随饮食源源来到胃脏,

由此产生转化于脾脏,而后归总统管于心脏,

而后收藏承受于肝脏,而后宣泄流布于肺腑,

而后施行发出于肾脏,而后灌溉全身于营养。

养生旨要

上列文字选自《景岳全书·血证》。

养生备于理:血为水谷之精

《景岳全书》书影(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医学认为,血液正常循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脉管系统的完整性,二是全身各脏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与心、肺、肝、脾四脏的关系尤为密切。

心主血脉:“人心动,则血行诸经。”(《医学人门·脏腑》)。心为血液循行的动力,脉是血液循行的通路,血在心的推动下循行于脉管之中。心脏、脉管和血液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心主血脉,心气是维持心的正常搏动,从而推动血液循行的根本动力。全身的血液,依赖心气的推动,通过经脉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心气充沛与否,心脏的搏动是否正常,在血液循环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肺朝百脉:心脏的搏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而血非气不运,血的运行,又依赖气的推动,随着气的升降而运至全身。肺司呼吸而主一身之气,调节着全身的气机,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脾主统血: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之所以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气健旺,气血旺盛,则气之固摄作用也就健全,而血液就不会逸出脉外,以致引起各种出血。肝主藏血: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功能。根据人体动静的不同情况,调节脉管中的血液流量,使脉中循环血液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上。此外,肝的疏泄功能能调畅气机,一方面保障着肝本身的藏血功能,另一方面对血液通畅地循行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从上可以看出,血液正常地循行需要两种力量:推动力和固摄力。推动力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具体地体现在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及肝的疏泄功能方面。另一方面是固摄的力量,它是保障血液不致外溢的因素,具体地体现在脾的统血和肝藏血的功能方面。这两种力量的协调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循行。若推动力量不足,则可出现血液流速缓慢、滞涩,甚者血瘀等改变;若固摄力量不足,则可导致血液外溢,出现出血症。综上所述,血液循行是在心、肺、肝、脾等脏腑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因此,其中任何一个脏腑生理功能失调,都会引起血行失常。

养生备于理:血为水谷之精

血液流动(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医学认为,血液的生理与心、肺、脾、肝、肾皆有密切关系。所以临床上治疗血液疾患也是从整体人手的。血行失常不外出血和血瘀两端。治疗出血,不重在止血而重在分清出血的原因和性质。诸如清热止血、益气止血、平肝止血、清肺止血、祛瘀止血等。血瘀则行血,总以活血祛瘀为要。无论活血或祛瘀,多在和血基础上进行,一般不宜猛峻,如欲逐瘀,常与攻下法同用,如理气活血、温经活络、攻逐瘀血等。

张介宾此番论述,源于《黄帝内经》理论,经过自己医学实践补证,对后世医学理论有广泛的指导意义,附录若干于后供解读。

附录1:

[战国]《黄帝内经》“血液与脏腑关系”论

“营者,水谷之精也。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濡润亘通,靡不由此。夫吐血者,是营卫气逆也。”“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

附录2:

[战国]《黄帝内经》“血病治理”说

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夫心者,血之主;肺者,气之主。气主嘘之,血主濡之,荣养百骸,溉灌筋脉,荣卫相济,升降上下,自然顺适,不失常道。若一有所伤,疾斯作矣。或外干六淫,内因七情,气乃留而不行,血乃壅而不濡,内外抑郁,不能流注,是以热极涌泄,宁无妄动之虞,郁久奔升难御猛行之锐,血犹水也,决诸东则东流,决诸西则西流,气之使血,其势相然者耶!是以气逆而血亦逆矣。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

附录3:

[战国]《黄帝内经》“气血营卫”说

“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

附录4:

[明]刘纯“人体气血”说

人身之中,气为卫,血为营。

(刘纯《玉机微义》)

附录5:

[清]冯楚瞻“血功血病”说

夫血者,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出入升降,濡润宣通,靡不由此也。饮食日滋,故能阳生阴长,取汁变化而赤为血,注之于脉,充则实,少则涩,生旺,则诸经恃此长养,衰竭,则百脉由此空虚,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神静则阴生,形役则阳亢,故血者,难成而易亏,失调则变生于反掌,火载则上行,挟湿则下行,为病种种。

妄行于上则吐衄,衰涸于中则虚劳,枯槁于外则消瘦,忘反于下则便红,移热膀胱则溺血,渗透肠间为肠风,阴虚阳搏则为崩中,湿蒸热瘀则为滞下,热极腐化则为脏血,火极似水,血多紫黑,热胜于阴则为疮疡,湿滞于血则为瘾疹,凝涩于皮肤则为冷痹,蓄之在上则为妄,蓄之在下则为狂,跌扑损伤则咨瘀血内聚,血行清道出于鼻,血行浊道出于口,咳血衄血出于肺,呕血出于肝,吐血出于胃,痰涎血出于脾,咯血出于心,唾血出于肾。

(冯楚瞻《冯氏锦囊秘录》)

附录6:

现代医学血液常识

现代医学认为,血细胞在骨髓产生,过程称为“血细胞生成”。血液的生成原理,现代医学认为,血细胞在骨髓产生,蛋白质构成部分,包括凝血因子,主要由肝脏产生,而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至于水状成份则由丘脑下部调节肾脏去维持,肠道也有份间接参与。血液的生成很有趣,就像田径场上的接力跑,参与者有胚胎的卵黄囊、肝、脾、肾、淋巴结、骨髓等。

养生备于理:血为水谷之精

血液细胞(资料图 图源网络)

血浆内含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氧、激素、酶、抗体和细胞代谢产物等。血细胞有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哺乳类的血液具有凝血机制,血小板破裂时,会将血浆中原本可水溶的血纤维蛋白和血细胞等凝固成为血饼,剩余的透明液体就叫做血清。

生物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以人类的血液为例,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对密度为1.050~1.060,pH值为7.3~7.4,渗透压为303.7毫摩每升。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分类,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另外还有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等血型系统。

造血始于人胚的第3周,此阶段还没有什么器官形成,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担起造血的第一责任。人胚第6周,人体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出生后,肝、脾造血停止,骨髓负起造血的全部责任。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各司其职,但都来自同一种细胞——多功能干细胞。由这种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才变为在血管里流动的各种终末血细胞

每个人体内的血液,都是自己体内产生的,不是由母体血液流入胎儿血管先天带来的。胎儿早期发育时,在其胚胎体内部,就逐步产生了自己的造血中心。当胚胎发育到第三周时,卵黄囊壁上的血岛就是第一个造血的中心,这个中心的造血期到第九周为止。胚胎发育到第六周时,肝脏开始造血,9-24周的胎儿,肝脏是主要的造血场所。肝脏造血以红细胞为主,同时也少量生成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但不生成淋巴细胞。在这期间,脾、肾、胸腺和淋巴结等处也参与造血。脾脏产生于胚胎第三个月,开始以生成红细胞为优势,以后也生成一定数量的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胸腺为人体周围淋巴组织提供前T细胞,这就是为身体生成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的来源。淋巴结参与早期生成红细胞,但到胚胎发育进入第四个月后,就成为终身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器官。当胚胎发育进入第四个月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到第五个月以后,肝、脾造血功能逐步减退,骨髓造血功能迅速增加,成为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生成器官,同时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胎儿出生以后,肝脏造血功能很快停止,但脾脏仍是终身造淋巴细胞的器官,而骨髓则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它不仅生成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同时也生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骨髓每秒钟可造出1700万个血细胞。

人体血液中所有不同的血细胞,都是来自于肝脏、骨髓和胸腺里的始祖细胞——多能干细胞及由此移行的定向干细胞。这就是人体血液产生的基本道理。

血细胞在脾脏及肝枯否细胞降解,肝也有移除一些蛋白质、脂肪及氨基酸。肾脏把身体的废物带进尿液。正常的红血球在血浆中约有120天寿命。一个在正常气压环境中呼吸的健康人类,他的动脉血液中的氧约有98.5%与血红素产生化学结合,只有1.5%是溶于其它血液成份中。血红素也是哺乳类及许多其它物种的主要氧输送者。

除了肺动脉、脐动脉及两者的对应静脉外,带氧血液从心脏经过动脉、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到达身体各处,然后脱氧血液经小静脉及静脉流回心脏。

在正常情形下,人在休息时,离开肺部的血液中的血红素约有98-99%被氧饱和。一个健康成人在休息时,回到肺部的“脱氧”血液仍然约有75%氧饱和。持续运动增加氧的消耗,减少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在一个受过训练的运动员身上可降至少于15%,即使呼吸率及血流增加,动脉血液的氧饱和在这些情形下可降至95%或更低。

除了氧外,一些物质也可与血红素结合,有时候可以造成身体的永久性损害。一氧化碳是其中之一,它与血红素结合成不可还原的碳氧血红素,从而降低血液的载氧量,严重时可引致身体缺氧,造成器官的永久性损害甚至死亡。

养生备于理:寿命长短在自己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华养生通鉴》(宁业高编著)整理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编印。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