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备于理:老人饮食有八宜
栏目分类:丹道修炼 发布日期:2017-05-19 浏览次数:次
石成金“饮食八宜”诀
饮食宜多,肉蔬杂味宜少;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过坚;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注释
○指一日三餐,按时饮食。若不能完全按时的话,那么宜早不宜晚。因为,晚了会有两点不好:一是晚了,往往肚子饥饿,饥饿了便损伤脾胃;二是饥饿后进食,往往食欲特强,会引起暴食饱食,这样又伤脾胃。
○缓些:指精细地慢嚼。细嚼的食物入胃后,易消化吸收。民谚:“吃得快,咽得慌,既伤胃,又伤肠。”“细咀嚼,多滋味,易消化,多营养。”“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淡:清淡。厚味:指大荤大脂;珍肴美味。
○饮茶:这里是指用茶水漱口洁牙。
译文
老人饮食适宜多餐,脍肉杂味宜少勿贪;一日三餐按时进食,适宜早些不可迟晚;
饮食宜缓细嚼慢咽,不可粗吞不可速完;食宜留分八九即停,不可贪食过饱伤胃;
食物宜淡有益脾气,不可嘴馋追求厚味;食物宜温有益脏气,不可寒凉五脏受伤;
食物软烂有益胃气,不可坚硬损害肚肠;饮食完毕茶漱几口,洗净齿咽清洁口腔。
养生旨要
我国自商代西周伊尹等主张“食医”(食疗),到春秋战国的孔子、孟子等倡导“食性”以来,历代医学家、养生学家都对“食养”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在饮食时间、数量、品种、方法、习惯、卫生等方面,都似乎约定俗成了若干原则,大致可归纳为:一是进餐要基本定时,做到先饥而食;二是每餐定食量,不宜过饱,未饱先止;三是饮食品种要恰当合理,宜清淡不宜大荤,不宜繁多;四是不要偏食,也不可乱食;五是食物宜熟、烂、温、淡,不宜生、硬、冷、韧;六是饮食时不可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七是要养成饭前洗手、食后漱口的饮食习惯;等等。
这首口诀从饮食的8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饮食的“宜”与“不可”的原则,把几千年来约定的主要原则基本上都给概括进去了,值得我们注意和参照。
饮食是很重要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生命的长短与健康的质量。有则调查资料说,格鲁吉亚塔米什村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长寿之乡。这里居民的平均寿命之高是举世罕见的。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试验治疗研究所原所长诺达尔·基普希泽教授,曾对此进行了长达30年的调查和研究,初步揭示了塔米什人长寿的秘密。他说:“塔米什人长寿虽然有许多因素,其主要的秘密却在于他们的日常饮食习惯。如果你能像塔米什人那样生活,你自己也许能活到100岁以上。”
有的文本稍见差异,首句“饮食宜多,肉蔬杂味宜少”见阙。大概认为“饮食宜多”这话不合养生之说,哪有养生家、医学家主张“多吃”的,即使是营养学者也不会如此说话。这种怀疑不无道理。其实,石成金这话里的这个“多”不是指量多,而是指次数多,而是“少吃多餐”的意思。
附录1:
[宋]陈直“老人食宜温热熟软”劝
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
(陈直《养老奉亲书·饮食调治》)
附录2:
[宋]陈直“少食多餐”劝
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
(陈直《养老奉亲书·饮食调治》)
附录3:
[清]马齐“三餐取宜”诀
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
(马齐《陆地仙经》)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华养生通鉴》(宁业高编著)整理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编印。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