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四)四季五味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5-26 浏览次数:次
译文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不协调,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作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由于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壅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十二时辰养生表
原文及注释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阳自强而不能闭密,则阴泄写而精气竭绝矣。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气和平,阳气闭密,则精神之用,日益治也。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若阴不和平,阳不闭密,强用施写,损耗天真,二气分离,经络次惫,则精气不化,乃绝流通也。
因於露风,乃生寒热。
因於露体,触冒风邪,风气外侵,阳气内拒,风阳相薄,故寒热生。
是以春伤於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风气通肝;春肝木王,木胜脾土,故洞泄生也。新校正云:按《阴阳应象大论》曰:春伤於风,夏生飧泄。
夏伤於暑,秋为疚疟。
夏热已甚,秋阳复收,阳热相攻,则为疢疟。疢,老也,亦曰瘦也。
秋伤於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湿,谓地湿气也。秋湿既胜,冬水复王,水来乘肺,故咳逆病生。新校正云:按《阴阳应象大论》云:秋伤於湿,冬生咳嗽。湿气内攻於藏府则咳逆,外散於筋脉则痿弱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豚。故湿气之资,发为痿厥。厥,谓逆气也。
冬伤於寒,春必温病。
冬寒且凝,春阳气发,寒不为释,阳怫於中,寒怫相持,故为温病。新校正云:按此与《阴阳应象大论》重,彼注甚详。
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寒暑温凉,递相胜负,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之和也。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所谓阴者,五神藏也。官者,五神之合也。言五神所生,本资於五味,五味宣化,各奏於本官,虽因五味以生,亦因五味以损,正为好而过节,乃见伤也。故下文曰:
是故味过於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酸多食之令人疮,小便不利,则肝多津液,津液内溢则肝叶举,肝叶举则脾经之气绝而不行,何者?木制土也。
味过於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咸多食之,令人肌肤缩短,又令心气抑滞而不行,何者?咸走血也。大骨气劳,咸归肾也。
味过於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甘多食之,令人心问。甘性滞缓,故令气喘满而肾不平,何者?土抑水也。衡,平也。
味过於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苦性坚燥,又养脾胃,故脾气不濡,胃气强厚。
味过於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沮,润也。弛,缓也。央,久也。辛性润泽,散养於筋,故令筋缓豚润,精神长久。何者?辛补肝也。《曰:藏气法时论》曰: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曰:新校正云:按此论味过所伤,难作精神长久之解,央乃殃也。古文通用,如膏粱之作高梁、草滋之作草兹之类,盖古文简略,字多假借用者。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胜理以密,如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是所谓修养天真之至道也。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