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一)论脉之阴阳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5-27   浏览次数: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一)论脉之阴阳

诊脉 资料图来源网络

关于篇名

阴阳,本篇系指脉象而言。别,另外、特殊的意思。由于本篇所论脉之阴阳,侧重于其在三阴三阳经病证诊断方面的意义,与他篇所说的阴阳含义有所不同,故名《阴阳别论》。正如明·吴昆《素问吴注》云:“此篇言阴阳与常论不同,自是一家议论,故曰别论。”

译文

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么意思?

歧伯回答说: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 脉有阴有阳,能了解什么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能了解什么是阴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就是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则为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三阳经脉的诊察部位,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三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一般在健康状态之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一致的。辨别属阳的胃脉,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属阴的真脏脉,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时期。临证时应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致疑惑不绝而众议纷纭了。

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藏脉,例如:肝脉来的形象,如一线孤悬,似断似绝,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脉来时,孤悬断绝,九日当死;肺脉来时,孤悬断绝,十二日当死;肾脉来时,孤悬断绝,七日当死;脾脉来时,孤悬断绝,四日当死。

一般地说:胃肠有病,则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若病久传变,或者形体逐渐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短促,气息上逆,成为“息贲”,就不可治疗了。 一般地说: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或者下部发生痈肿,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变为颓疝。

一般的说:少阳经发病,生发之气即减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阻塞不通。

阳明与厥隐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做钩脉;稍无力,来势轻虚而浮,叫做毛脉;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做石脉;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流通平顺,叫做滑脉。

原文及古人注文《素问玄解》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歧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四经应四时,肝心肺肾之经,分应四时,肝木应春,心火应夏,肺金应秋,肾水应冬。从,顺也。十二脉,手足十二经也。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脉有阴阳,知阳脉之体象者,而后知阴,知阴脉之体象者,而后知阳。阳明行气于三阳,其脉在头,足阳明之人迎动于结喉之旁,是三阳之长也,故曰三阳在头。太阴行气于三阴,其脉在手,手太阴之气口动于鱼际之下,是三阴之长也,故曰三阴在手。太阴行气于三阴,是脾脉,非肺脉,而脾肺同经,故经脉别论:气口亦太阴也。阴阳虽自异位,然而彼此相通,所谓一也。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盛极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鼓一阳曰钩,心脉也。鼓一阴曰毛,肺脉也。鼓阳盛极曰弦,肝脉也。鼓阳至而绝曰石,肾脉也。阴阳相过曰溜,脾脉也。玉机真脏论: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是阴阳相过曰溜之义也。鼓,有力也。一阳,阳之微也,一阴,阴之微也。鼓阳盛极,直而长也。鼓阳至而绝,沉以搏也。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