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精诚》(四)圣人不忘利人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5-29 浏览次数:次
水善利万物 资料图
经文
老子曰:大道无为,无为即无有,无有者不居也,不居者即处无形,无形者不动,不动者无言也,无言者即静而无声无形,无声无形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是谓微妙,是谓至神,“绵绵若存”,“是谓天地根。”道无声,故圣人强为之形,以一句为名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多以少为始,天子以天地为品,以万物为资,功德至大,势名至贵,二德之美与天地配,故不可不轨大道以为天下母。
老子曰:振穷补急则名生利起,除害即功成,世无灾害,虽圣无所施其德,上下和睦,虽贤无所立其功。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诚施无穷之智,寝说而不言天下莫知贵其不言者,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皆其粗也。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摠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老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说道。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于□呼,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也。圣人在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令殊也。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爱之愈笃者,情也。故言之用者变,变乎小哉,不言之用者变,变乎大哉。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
老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以求名也,恩心藏于中而不违其难也。君子之憯怛非正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圣人不惭于影,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故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在下则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
老子曰: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诚,唱而不和,意而不载,中必有不合者也。不下席而匡天下者,求诸己也,故说之所不至者,容貌至焉,容貌所不至者,感忽至焉,感乎心发而成形,精之至者可形接,不可以照期。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失其宗本,伎能虽多,不如寡言。害众著倕而使断其指,以期大巧之不可为也,故匠人智为,不以能以时,闭不知闭也,故必杜而后开。
老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故秦楚燕魏之歌,异传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夫歌者乐之微,哭者哀之效也,愔于中,发于外,故在所以感之矣。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亦远矣。
老子曰:人无为而治,有为也即伤。无为而治者,为无为,为者不能无为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人无言而神,有言即伤。无言乏神者,载无言,则伤有神之神者。
注文
老子曰:大道无为,
体寂漠也
无为即无有,
体亦无形。
无有者弗居也,
无定方所。
弗居者即处无形,
无所不在。
无形者即不动,
虚故不造。
不动者无言,
理绝名迹。
无言者即静而无声无形,
名迹既无,影响何有?
无声无形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耳目者,唯止于形声之上。
是谓微妙,
体则幽微,用成玄妙。
是谓至神,
为能善贷生成,而特不得其朕,斯神之至者。
绵绵若存,是谓天地之根。
道体虚寂,生化无方,绵绵不穷,故为大块之本也。
道无形无声,故圣人强为之形,以一句为名。
夫道本无质,声何立哉?盖圣人强取途路之形,以字无名之体。一以指归万象,一以通贯性命,虽一句胜言,而形声辄具,天下所适,莫不由之。
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多以少为始。
天地至大,以微为本。象物至多,以一为始。
天子以天地为品,以万物为资,功德至大,势名至贵,
上天降圣子临庶类,因天地以定尊卑之位,假万物聿成贵贱之资,则可以至德。圣人功济区宇,盛名威势肃服寰海也。
二德之美,与天地配,
且而与天地为品,万物为资,成斯贵大之二德,自可比配两仪矣。然其子于天,莫非立德之地,而偁此位为德者,亦所宜焉。
故不可不轨,大道以为天下母。
既德位配乎天地,即动用侔于造化,安可不执法大道,处无为之中,使夫天下日用而不知也?
老子曰:振穷补急,即名生利起,除害即功成。
夫功名生于动作者也。振恤穷困,补救急难,固不免有仁惠之浮名,义济之小利。
世无灾害,虽圣无所施其德,
向使天下各得,则圣人之德何所施为也?
上下和睦,虽贤无所立其功。
君臣父子各当其分,则贤人之功成立无所也。
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诚施无穷之知,寝说而不言,天下莫之知贵其不言者。
夫有立德之迹,非含德也。循道而往,非抱道也。以其至乃称至人。盖推诚于中,任之自正者耳。虽知鉴无穷,而寝言玄默,故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自化。岂天下碌碌能贵其玄默之道哉?
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可物之道者,非自然之常道也;可命之名者,非静体之常名也。故至人不处。
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皆其粗也。
功名书于竹帛,典法刊于金石,皆有迹之功,非无为之道。较而论之,信粗矣。
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
同济治之心,异政化之路。
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总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
教其迹者,固不周物,徒敬其遗言耳。
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多闻礼义者,适足感时,非致治之要也。
老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说道,
精之为用,无迹而物化,非名言所及也。
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于言枭呼也。
任乎精诚,其化如响。故端天下正矣。
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
同立言而独见信者,此以其诚信素著也。
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也。
同出令而独施行者,由其诚副于令,民皆从之。
圣人在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也。
以其信在言前,诚在令外,故其化如神之速矣。
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令殊也。
情犹诚也。
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爱之逾笃者,情也。
婴儿岂知亲疏之利害也,然其慈爱弥厚,则交感之道明矣。故百姓无知,圣人无名,但相感而顺也。
故言之用者变,变乎小哉;
言教之化,不能变俗。
不言之用者变,变乎大哉。
精诚之感,天下皆化。
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
由信傃智,莫不顺其言。以诚至明,莫不副其意也。
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
夫感道内著,化功外应也。贤谓君子,圣谓圣人,此所以同举成章者,圣人抱君子之能,君子阐圣人之化耳。
老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死以求名也,恩心藏于中,而不违其难也。
夫为臣子者,岂钓忠孝之名以赴君亲之难?然恩义感中,则自有忘生徇节之事矣。
君子之憯怛,非正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
君子怀仁,憯怛于世,非苟尚之直自中出,然不察其俗而教导之,则失于政矣。
夜行圣人不惭于影,故君子慎其独也,
圣人无私,君子居政。故虽处幽闇,而未尝慑惧,且不负物,宁愧影哉?
舍近期远塞矣。
自得为近物应为远舍其自得远岂通哉。
故圣人在上,即民乐其治,在下即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圣无私属而以当济为志,以济之无极,是称志焉。然亦非立志之志也。故其在位居方,百姓莫不安其德教,慕其诚素也。
老子曰: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诚。
勇者,气也,气出乎诚,而三军众心为之僻易。向非义勇之气,感激之分,虽临敌执兵,然未能卫一身也。
唱而不和,意而不载,中必有不合者。
中谓内外感会之际也。夫我唱彼不和,我意彼不载,由其精诚未相接也。
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诸已也,
心诚则物应,形正则物儌。
故说之所勿至者,容貌至焉,
夫言说之教所不及者,则正形之化而可及矣。
容貌所不至者,感忽至焉,
正形之化所不及者,精诚之感而必及矣。
感乎心发而成形,
内全而外自化。
形精之至者可以形接,而不可以照期。
形谓容貌,精谓情感。二化之道,期可接乎形类,而不可县解而自期也。若然者,则中有所待,则何精之能纯,形之未正耳?非其形正而能感化于物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
言有立教之宗,事有制作之本。
失其宗本,伎能虽多,不若寡言。
既丧宗本,则蒡衍为害,固不及保其静也。
害众者倕而使断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
班咈之巧,有为也,则名著而指断。造化之巧,无为也,是以用成而体全也。
故匠人知为闭也,能以时闭不知闭也,故必杜而后开。
顺于变化,与时成功,任乎知巧,必资终败也。
老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
事异所顺,化同所归。
其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处此四异之际,不忘乎利人之忘也。
故秦楚燕魏之歌,异传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哀乐者主于中,固非殊俗所能异也。
夫歌者乐之征也,哭者哀之效也,精于中,应于外,故所在以感之矣。
歌哭者,得丧之验也。夫治化之道,顺其生则皆乐,抑其性则皆哀,而群物怨畅之由,莫非君上之所感也。
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亦远矣。
故华夷皆化也。
老子曰:人无为而治,
性静而安。
有为者,即伤无为而治者,
加知以事,故伤性本。
为无为者,不能无为也。
将有所存,斯有为矣。
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
既失己之静性,安能治于物哉?
人无言而神,
神,精神也。虚寂乃全用耳。
有言也,即伤无言之神者,
言以辩物神理而系之,故伤也。
载无言即伤有神之神者。
存无于胸中,乃心之不能虚也。以是而碍,则精神不无伤也。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