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武术的圆融贯通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5-30 浏览次数:次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顺、桓之际,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的呈现为基本标记。在漫长的历史成长中,道教还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及东南亚一带,甚至还远渡重洋,传到南北美洲。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道教的思想源流
道教思想源流众多:有古代的鬼神思想,如殷商的鬼神崇拜;有巫术和神仙方术;有纤纬神学和黄(黄帝)老(老子)之学。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以长命为年夜乐、以羽化永生为极乐、重生恶死的宗教,永生久视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道教主张和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双重的:一是在现实的世界上建立一个和平公允的世界,无灾难、无战争、无疫病;另一是得道羽化进入仙境。宗教一般都认为人的寿命皆由天定,而道教却认为人的寿命决定于自己。魏晋时呈现的道教经典《西升经》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是道教异于其他宗教的一个特征。
道教的永生修炼体例
道教徒们一辈接一辈地研究、实践永生不死之术,研究多种修炼精神和形体的体例。这些体例统称为道教方术。道功指的是修身养性方面的内养工夫,如清静、寡欲、坐忘、守一、养性、存思等。道术指的是修命固形的方术,如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辟谷、药饵等。这些道功道术对气功,健身术和养生等有一订价值。
武术吸收道教炼法和思想
道教的这些求永生的修炼体例,有许多为武术所吸收。如武术中广泛使用的“丹田”之说,则源于道教的守一术;而武术的呼吸体例及气血之说,则来自道教吐纳之术。至于武术所强调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中的精、气、神,是中国多种文化形式中所共有的,也同道教思想有关。武术与道教同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环境,因此,道教对武术的影响远远年夜于其他宗教,道教的宗教精神、理论和修炼体例被融摄于武术文化之中。
道教精神与中国武术文化相融
道教在哲学思想上主要继承先秦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老子关于无为、贵柔、尚雌、崇阴、法水、主静等思想被道教转化为自我的宗教精神与原则。这种精神和观念与中国武术文化相融摄,形成了一种武术技术指导思想和理论,其核心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和“以柔克刚”。内家拳的实践原则和理论即来自道教哲学思想。
道教理论体例为武术提供丰富资料
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概念,自汉以后,主要为道教所吸收并加以成长。道教为了建立自己的“天人合一”的神学体系及神仙修炼体系,创建了以黄老学说为指导,以“易”理为基本结构的内、外丹修炼体例体系。这种理论体例体系为武术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宋明之时以道家贵柔持静为原则,以阴阳、五行、八卦、太极等“易”理为指导的内家拳的呈现,同道教理论实践的成长有密切关系。
养生思想影响武术文化
“道在养生”是道教的基本追求,因而“重生”、“全生”等养生思想观念亦深刻地影响了武术文化。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受道教思想影响的拳术都极鲜明地突出了养生价值。总之,道教文化的渗透使武术成长为合养生、技击为一体的武术实践体系。
道教文化亦融摄于武术技术之中。武术的动作、招式、套路、技击应用等都属于武术的技术文化条理,道教的精神、观念、思想等在武术的技术文化条理亦有表示,它的气功特别是内丹功广泛运用于武术技能之中。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