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中国道教思想史》:一部填补空白的高水平学术论著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5-30   浏览次数:

《中国道教思想史》简介

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道教依然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显示出独有的生命力,我国从“六五规划”开始即确立了《中国道教史》为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在《中国道教史》完成问世之后,国家又把《中国道教思想史》作为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予以扶植,这是我国文化战略上的重要举措。

《中国道教思想史》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道教思想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该书的最大创新是开拓了道教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深入追溯道教的思想渊源,梳理了道教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阐明了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并从当代社会的视角审视道教思想内涵和价值。鉴定专家认为,这项成果“填补了道教思想通史研究的学术空白,是我国道教学术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道教思想史》:一部填补空白的高水平学术论著

《中国道教思想史》主编卿希泰(左)与副主编詹石窗

《中国道教思想史》主编及副主编

《中国道教思想史》主编卿希泰是我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先后编撰《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宗教概论》以及《道教文化新探》、《刍荛集》、《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等著作10多种;副主编詹石窗系我国著名中年道教研究专家,现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先后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道学精华集成”等十多个课题。《中国道教思想史》的写作汇聚了全国一批道教研究专家,其中既有年过80的老学者,也有30多岁至50余岁的中青年学者。

一部填补空白的高水平学术论著

道教是在中国土地上萌发、形成并兴盛发展起来的本土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开展道教文化研究,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汲取其思想精华为当代人们文化生活服务的需要。

鉴于道教在社会中的特殊作用,海外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自20世纪初以来就注重道教研究,他们在这方面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取得了一系列可观的成果,例如撰写道教书目索引,翻译道教主要经典,探索道教的历史和社会作用等等。在中国大陆,尽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道教研究曾经颇受冷落,甚至一度成为禁区,但自1978年以来,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以道教为研究对象的许多研究机构陆续建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把道教作为重点课题纳入其中。在此基础上,一批道教研究专著相继问世,三十多年来,国内有关道教研究的专著和博士学位论文至少有千种以上。不过,系统而全面论述道教思想发展的通史性著作,则非《中国道教思想史》莫属。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认为该书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重大价值。

高屋建瓴独具匠心

以史带论,井然有序,这是《中国道教思想史》谋篇布局的构筑技巧。作为一个门类的通史性论著,《中国道教思想史》必须展示道教思想的发展脉络,这是确定无疑的,唯有对发展脉络有详实的阐述,才能让读者了解道教思想的由来与变迁。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该书以大量的史实来说明道教如何围绕“延年益寿、羽化登仙”的理想目标,回答世俗问题,总结修炼经验,进行理论建构。当然,《中国道教思想史》并非只是停留于史实的描述,更不是堆彻层积资料,而是以史实为基础,让思想回归于特定社会,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从而显示其历史与现实的价值。

《中国道教思想史》:一部填补空白的高水平学术论著

中国道教思想史

提炼升华画龙点睛

提炼升华,画龙点睛,这是《中国道教思想史》谋篇布局的运思境界。仔细琢磨一下章节结构,我们还会看到,该书作者对于各章名称以及章内的小标题是经过仔细推敲而确定的,因此具有“题眼”的结构功能。顾名思义,所谓“题眼”也就是论题的眼睛,无论是著作还是论文,在谋篇布局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设定“题眼”。就构成来讲,“题眼”可大可小,大的“题眼”一般就在编目上;小的“题眼”则在章节中。然而,只有“题眼”还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画龙点睛”的功夫,就不能让那上下飞腾的龙真正活跃起来。所谓“点睛”,说到底,就是对各级标题进行语言的提炼,使之升华而透射出勃勃生机。在这方面,《中国道教思想史》是下了功夫的。该书经常使用“段首概括”的结构手法,让读者一目了然地掌握论述的要点。

引证翔实剖析深入

道教文化研究的一大难处是史料问题。所谓“难”并非指没有文献,而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经书,如何甄别,如何取舍,如何发掘其中的思想内涵。 道教的经典文献是相当丰富的。对于研究工作来说,文献丰富当然可以提供方便,但往往也造成了新的困惑:由于种种原因,收入历代“道藏”中的经典文献有相当一批是时代不明、作者难辨的,这是研究者面临的难题之一;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众多经典文献大多是阐述养生、术数、斋醮科仪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而其思想观念则往往相对隐潜,不便直接取用,这是难题之二。《中国道教思想史》的可贵在于,撰著者不仅敢于迎难而上,而且能够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审慎的求实态度,对引述的各种文献史料进行考证与辨析。

严谨求实合乎规范

从成书的实际情况来讲,我们说《中国道教思想史》“晚成”,不仅表示经历流程之长久、所付心血之巨大,而且意味着严谨、规范和创新。

严谨与规范,这是任何一种科学著述的基本要求,自然科学如此,人文社会科学也不例外。一般地说,“严谨”既指态度上的严肃谨慎,也指思想上的严密周到。引申到学术研究上来,严谨则意味着材料的真实、结构的合理、逻辑的绵密。至于“规范”一词,在不同领域虽有不同解释,但最为核心的精神就是指行为或者作业合乎一定的模式。就具体的创作过程与成果的表述而言,严谨与规范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严谨的态度必然要求行为与作业合乎规范;另一方面,合乎规范也一定体现为处理问题的严谨态度。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道教思想史》的编纂者不仅充分重视,而且落实于具体的研究中。无论在写作行文表达上,还是在史料处理和引证注释上,该书都非常注重按照规范行事,体现出了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折射出锐意创新的精神

当然,以“大器”来形容《中国道教思想史》,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该书许多方面都透射出锐意创新的精神。该书超越了以往那种个案式的、专题式的或断代的研究范式,用四卷六篇三十八章的宏大篇幅,综合采取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解释学、符号学、文化哲学等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汉代以来直至当代道教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方位叙述与深入分析,充分揭示出了中国道教思想的多元创造与时代特征。同时,该书在研究视角上开新,如《导论》指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不能局限于精英系列,而应该是比较宽广的。一方面,必须充分意识到精英思想对于全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应该注意一般社会民众的观念、心态、追求等。基于这样的认知,《中国道教思想史》认为:道教精英思想与一般信众的观念虽然有别,但彼此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道教思想史不仅要梳理和概括不同时期的道教精英思想,也应该注意那些以往曾经被忽略的非精英思想,尤其是民间道教的思想。由于在研究对象上放开了视野,《中国道教思想史》的内容就显得丰富而多样。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