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向世界》道与禅的中国精神史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03 浏览次数:次
扑朔迷离的道家与道教
道家又何尝不没于一片混沌之中?老庄庄老,孰先孰后?梁启超掀起的笔墨官司至今犹在。我们倾向于胡适那似乎没有多少朴学后盾的论断:“《老子》书中论道,尚有‘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的话,是其书早出最强有力之证。这明明说他初得着这个伟大的见解,而没有相当的名字……”
这恰是老子与《老子》意味之所在,以道为号召的思想线索和精神遗产意味之所在。这恰也是思想的原始性与原创性之所然。这种混沌性是文明发轫期亦即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所谓的“轴心时代”的许多思想家与思想流派的共同际遇。于是,五千言导出了累世不竭的千万言——说不尽道不完的老子!解老训老累世累代,道家道教若即若离。
《逃向世界》书影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闻一多先生指出:“我常疑心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于神秘思想的宗教,更具体地说,一种巫教。”毫无疑义,道教其来有自——其基本精神向度确实来自先秦道家,而道家更其来有自——老子庄子的古典理性化成果必有某种幽远的渊薮。巫教时期的、古典理性化时期的和准体制宗教时期的三者互相承续,这该才是精神史这一脉的真正逻辑和流向。因此,在混沌的老子背后,自有更为混沌者在。
不论老子的身世如何扑朔迷离,从《史记》人们还是大略可以认定,(1)老子为南方之人,(2)老子为周之史官。《汉书·艺文志》有九流皆出于王官之说,这的确大大可疑。不过,就较为切近的文化渊源而言,道家出于史官文化,并不诞谬。然而,儒、墨、法、兵、纵横、阴阳诸家,与史官文化又何尝没有渊源关系呢?重要的是史当然也其来有自——史出于巫,巫史常常并称,然而不管于时间意义上还是于逻辑意义上,巫文化都是史文化的渊薮。
从巫文化到道教
一切都必须从巫文化说起。《说文》云:巫者,“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觋,能斋肃事神明也,在男日觋,在女日巫”;“祝,祭祖赞词者。”世界对于原始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现代人所难以完全契解的。太阳壮丽地升起,照临无边的海洋。太阳隐去,黑夜降临大地。流星划过。风暴骤起。雷声撼动苍穹。虹霓悄然掠过天际,又同样悄然地消失。生命与死亡,睡眠与梦幻……总之,外在的世界与内在的世界必是那样地使初民惶恐不宁。人不能容许世界以这样的异在性和不可理解性呈现,于是有了神话——这是原始人类的解释体系,通过迷茫纷纭的表象,世界被诗意地定位和编织起来,从而消除其观念上的异在性;于是有了巫术——这是原始人类的操作体系,通过神奇怪异的仪式,世界被人的行为所“干扰”而消除其实践的异在性。古代中国的巫文化,便属于这一历史进期。巫,约略地是这一时期身兼多职的人物——他们首先可能是部落或民族的领袖,又同时是文化的承荷者。他们负责解释世界,解释人生,沟通有形与无形、人与神、实存与意义……在这里,一切都是诗意的、泛灵的。
从巫到史,人类不知跋涉了多少万年。史无疑正是巫的延续和转型,并且,在中国上古史上,巫史确曾长期交错并存。“天道、鬼神、灾祥、卜筮、梦之备书于策者,史之职也。”乍看起来,似乎巫史的文化功能几乎相同,事实上,新质的文化因素早就酿成。史者“从又持中”,清人江永周指出,凡官府文书谓之中,故掌文书者谓之史。王国维进而指出:“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者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重要的正是这个“不甚区别”,这说明了先秦时代史的功能正涵盖了这三方面。史文化的特质也正在于此。原始时代之巫师的文化功能几乎是全方位的;而殷周时代情况则大大不同。据《礼记·曲礼》所载,天子所建的典司六典的六大天官,大史不过是其中之一,其余尚有大宰大宗,等等,其文化功能如何,今天已难确考。但无论如何,史之掌书记事、职事治人的文化功能,昭示了某些新的文化因子:政教分离(巫可能本身就是首领,而史却无论如何不过是辅弼);古典理性化历程的发轫;一种初级形态的理性——经验理性的出现。
道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崛起的。《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道家著述凡三十七家,其中绝大部分于今荡然无存。《老子》于是成了传世最早的成熟的道家著作。它的出现,实是巫史文化的一次大综合。
全书内容简介
在周、孔、思、孟、荀、董的精神线索之外,道与禅是中国精神史的一个重要侧翼。本书从远古巫教遗存—道家—道教到作为中国传统生存论思想顶峰的禅宗思想,考察了中国精神史的这一侧翼,从精神气质(Ethos)的范式,阐发了精神史的这一脉所蕴含的中国特质,为跨文化的中国精神史诠释提供了探索性例证。
在分论及附论部分,作者从审美维度上对道家、中国佛学、中国绘画进行探讨,并对20世纪中国精神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王国维和徐梵澄的思想进行了个案阐释。
与全书内容相应,书中配以作者历年书法作品若干,从另一角度,彰显了本书的精神旨趣。
作者简介
杨煦生,20世纪80年代师从李泽厚,后留学德国,获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现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并任中国人民大学汉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副所长。
历任研究职位或教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88~1991)、德国图宾根大学东亚所汉学系(1994~1999)、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非欧文化所汉学系(2001~2003)。
主要学术兼职为:德国世界伦理基金会(图宾根,2004~)特约研究员、罗马华裔学志中心特约研究员(2006~),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部兼职教授(2006~ )等。
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宗教思想史(精神史)、德国哲学、美学、欧洲汉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内在超越:中国古代宗教性中的超越经验研究》(Immanente Transzendenz: Eine Untersuchung der Transzendenzerfahrung in der antiken chinesischen Religiosität,德文,图宾根,2004)、主译《世界宗教寻踪》等。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