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解读《太平经》(二): 孝出于天地本心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04   浏览次数: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西汉末至东汉顺帝时由多人逐渐增益而成书。其杂采先秦阴阳五行家神仙家、道家、墨家及儒家之学说,内容纷繁芜杂,如同王明先生所说:“内容多而且杂,杂而不纯”。其中大量利用神道设教的方式宣扬天人合一及善恶报应等思想,除了神仙信仰外,还触及世俗社会的政治经济等问题。后世道教各派教义,亦受此书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家族伦理思想的中的“孝”的思想,并探讨其对道教组织形态、传教方式的作用。

积善行孝可使家族免除流恶承负之灾

《太平经》中的家族伦理观(二): 孝出于天地本心

“孝”乃“善之善也”

“孝”是人类血亲关系的反映,作为维持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稳定的伦理纲常,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汉朝廷就采用“孝悌力田”、“孝廉方正”等科目举荐人材。《太平经•为父母不易诀》中就有人尽孝道“郡县闻之,取召使为有职之吏。辄转入府,府有署显职。州复闻知,辟召亲近,举廉茂才,是善所致也” 的记载,《当作孝行神所敬诀》中又说:“善孝之人,人自从崇之,亦不犯克人。流闻八远,州郡县长吏有空缺相补。”这反映了当时崇“孝”的社会风尚。《太平经》认为积善不仅能消除先辈带来的不好“承负”,而这善的重要表现之一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家族纲常伦理“孝”。也即是《太平经》中就对道徒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严格道教伦理要求:“父慈母爱,子孝妻顺,兄良弟恭,命里悉思乐为善。” 《太平经》称“孝”为“善之善也”,如果“子孙皆善,无有恶子”,家族就可免除流恶承负之灾。

《太平经》中的“孝”有两重标准

那么,何为“孝”呢?西汉贾谊说:“子爱利亲谓之孝”,也就是后辈对长倍的照料、尊敬、安慰、关心等道德义务。《太平经》说:“常守道不敢为父母致忧,居常善养,旦夕存其亲,从已生之后,有可知以来,未尝有重过罪名也,此为上孝子也”。如果父母有病,则“自搏求哀,叩头于地,不避瓦石泥涂之中。辄得令父母平安”,可见《太平经》中的“孝”与世俗社会中的标准大致相同,以孝敬父母长辈为重。不过《太平经》还将“孝”义衍生,将君王与师长也纳入“孝”的范围。《当作孝行神所敬诀》说:“为吏皆孝于君,益其忠诚,常在高职,孝于朝廷”。在《太平经》中,父母是“传天地阴阳祖统”,师者昌“晓知天地之意,解凡事之结”,而君王则是“当承天地,顺阴阳,常务得其意,以理道为事”。所以此三者称之为“性命之门户”所以作为人子、人臣、弟子,当以“孝”为法则,孝亲、顺师、忠君。这是封建社会“移孝为忠”,提倡为封建社会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为后来道教尊师重道,提倡重视门派的传承提供了思想基础。

《太平经》认为“孝”出于天地的本心

《太平经》将道教的伦理观与“道”的本性结合起来,为道教的伦理思想作了本体论的解释,认为“慈孝者,思从内出,思以藏发,不学能得之,自然之术。行与天心同,意与地合。上有益帝王,下为民间昌率,能致和气,为人为先法。”即是说“孝”是出于天地的本心,是天地间与生俱来的非人所创的自然而然的一种法则。这种法则上对天下太平,下对社会稳定都有极大的好处。

由于“孝”有如此重要的社会作用,故称孝者“与天地同力……神灵所爱好也”。孝善之人上应天心,为神灵所爱好,所以“孝善之人,人亦不侵之也;侵孝善人,天为治之” 。 可见“孝”是被天保佑的。又说:“郡县皆慈孝,五谷为丰熟,无中夭之民,天为其调和风雨,使时节。是天上孝善之人,使不逢灾害,人民师化,皆食养,有顺之心,天不逆意也。是善尤善孝忠尤孝,遂成之,使天下不孝之人相效,为设孝意。” 这样人人为“孝”是崇,就会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社会便会有祥和之气,天下则太平了。

“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需要

《太平经》强调不忠不孝,罪不容诛,天地鬼神悉皆恶之,会令其凶夭,死后魂神受考。《太平经》说:“子不孝,则不能尽力养其亲;弟子不顺,则不能尽力修明其师道;臣不忠,则不能尽力共敬事其君。为此三行而不善,罪名不可除也。天地憎之,鬼神害之,人共恶之,死尚有余责于地下,名为三行不顺善之子也。” 《太平经》称不孝为“最恶下行”。

正如《礼记》中引曾子所说:“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需要,是维持传统社会稳定的精神支柱。因此,可以说《太平经》将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思想纳入自己的戒品之中,也可以说正是因为道教是本土宗教,因此反映本土文化气质的伦理思想自然是其成长的肥料,对其吸收和转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