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清静经》:大道无情 非无情无义 乃是无妄念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09   浏览次数:

文/夏崇容

作为玄门日诵功课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典,《清静经》(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字数不多,但概括面很广,既讲天地宇宙演化及形成,也讲修行人悟道参玄的一些法门与途径,无论对教门中人,还是对芸芸众生、善男信女,都有着启发和度化的作用。

道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永恒客观存在,修道人只有见解不同,而无正误之分。

无论是《清静经》还是《道德经》,只要是与道教相关的论坛演讲,都离不开一个核心话题,那就是道。关于道的注释有很多,大致不外乎几点:讲宇宙初始变化及形成,讲自然变化规律,讲社会生活准则等。笔者认为,道,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永恒客观存在。道既包含万事万物,又能解释万事万物。

《清静经》:大道无情 非无情无义 乃是无妄念

清静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道本来就是无形的,所以你说它是什么都可以,这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各自的见解不同而已。修道之人资质不同、悟性不一,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道的见解一定得来自你的生活经历和修道阅历,否则就无从谈起。《玄门日诵功课经》中说:“诵持万遍,妙理自明。”这里并不是说诵一万遍经你就开悟得道了,经典当然一定要精研熟读,但生活中的行持更为重要,“诵持万遍”的“持”就是身体力行去做。

《红楼梦》中有句很经典的话,“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这对修道人来讲非常有意义,第一句虽说是佛教用语,但参禅悟道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无论修道修佛,都不要太执著于经书、文字,而是要身体力行地在生活中寻找和体悟大道的真谛。就像丘祖“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的苦炼修行一样,如果没有身体力行的行道经历,很难有后来那样大的成就。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所谓得道,就是要把人生彻底搞明白。

《清静经》开篇即讲“大道无形,生育天地”。通常人们对大道的理解就是:大道是至高无上的,在天地之前就存在,没有形状。笔者将其理解为一种形而上永恒的客观存在。形而上的东西本来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用来解释事物和分析事物的,道既然只是形而上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当然说大道无形了。如果非要把大道具体说成是什么,那都是对道的理解程度不够。对“得道”的理解就是,如果你是世俗中人,那么不管从事任何行业,只要把所从事的行业彻底学通,彻底搞明白了,那就是“得道”了。作为修行人,所谓得道,就是把人生彻底搞懂、搞明白。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天地视万物为平等,不会对谁好对谁坏。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既然只是一种形而上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连形状都没有,又哪来的生命呢?这有些类似于《道德经》第5章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只是《清静经》中讲的是无情,而《道德经》中讲的是不仁,但意思是一样的。有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很能说明道理,天既然无情就无所谓仁与不仁。但世间万物该生长时自然会生长,该消亡时自然会消亡,这里面自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与天地仁与不仁是无关的。之所以说天地不仁,是因为天地视万物为平等,不会对谁好对谁坏。就像南华真人提出的“齐物论”,也就是没有差别性。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好像看似不通,因为既然都已经称大道了,又怎么还能说没有名呢?后面马上会讲到“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就是说连道这个名字也是勉强加上去的。大道本来就只是种形而上的客观存在,所以无形、无情、无名。那又怎么说能生养万物呢?这里讲的生养,其实指的是大道的一种博大胸怀。具备这种博大胸怀的大道无须有名,同样,具备这种博大胸怀的人也不需要名。就像《南华经》中讲的“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说的圣人就是得道之人。因为有道之人都是遵循道的准则做事的,当然也就无须追求名了。所以《道德经》中也说:“是以圣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清静经》:大道无情 非无情无义 乃是无妄念

无情,乃是无妄念(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没有形状,没有情欲,没有名字,但可以生育天地、繁衍万物,可以运行日月、列序星辰。这就是道的伟大之处。所以道包含万事万物,也可以解释万事万物。

人为何需要做到无形?

人能做到无形,就能忘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道德经》第13章中就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思就是说,人还是执著于形,这里讲的有身就是有形,修行人做到忘掉了身,也就没有了形,那么身边的一切现实利益就都影响不到了,这样自然就没有了一切烦恼和忧患,这也就是对《清静经》中“无形”的一种最直观解释。

大道无情,非无情无义,乃是无妄念。

首先就要正确理解无情在这里指的是什么。这里的无情其实是指人无情欲、无杂念、无一切妄念。通常人们一听到无情,就会想当然地联想到无情无义,这样就免不了会产生误解,就像《道德经》第5章中所说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样,很多人都会产生误解,以为圣人就是要不仁,其实不是这样的。

修道有个境界叫天人合一,意思是要修炼到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境界,也就是要人效法天、效法自然。修到天人合一了,也就无所谓有情无情了。这与世俗中的情义无关,是两种概念。无情其实指的是一种修道境界,也就是要人做到无情欲、无杂念、无一切妄念,这是人达到清静的一个重要前提。《清静经》本来就是以清静为重点的,所以正确理解无情非常重要。

修道人都知道淡泊名利、恬淡虚无,这是经典中常提到的,也是需要通过修炼才能达到的。因为不容易做到,所以也就经常成为一种形式和口号了。喜欢名是人的本性,作为世俗中人一生中就两个目标,一个是利,另一个就是名。不管虚名也好,实名也罢,名对人来说总是充满着巨大诱惑的。

怎样才能做到像大道一样无名呢?

首先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一是只讲自然,不讲绝对,这不是偷换概念,因为自然就无绝对,绝对就不自然。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作为世俗中的人,需要生存就必须要去创造和追求,这就必然要与名利相关。这也是人要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标准,对生活在现实中的人,这就是自然的,也是正确的。按照道教的思想,符合自然的也就是符合道的。如果一定要让芸芸众生都学出家人一样清静无为、超然名利,且不要说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也是不符合自然、不符合道的。

《清静经》:大道无情 非无情无义 乃是无妄念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资料图 图源网络)

相对来说,道教讲淡泊名利,讲超然和清静无为。如果出家人也学世俗中人去追逐名利,那也就成了不自然和不符合道了。南华真人说:“为善无近名。”就是说我们修行人做的所谓善事是出于我们的本性,没有目的性。这是种真正的超然。修行人只要真正做到了恬淡虚无、寂寞无为,也就无所谓有名与无名了。所以这里我们必须要一分为二地来看问题,不能因词害意。

应该学习大道运行永不停歇的精神,学习大道博大无私的胸怀,学习大道养育万物而又不为名利的超然。不管大道有多么深奥和玄妙,我们学习与我们生养作息相关的事情,目的是提高和改变自己,让生活更有质量,让生命更有意义。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之我见》一文整理发布,作者夏崇容,选自《中国道教》期刊,2013年第3期。)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