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道教“尊道贵德”之内涵:孝悌忠信是首要责任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09   浏览次数:

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与发展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道教崇尚“道德”,追求个人修道积德、成仙成真与完美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繁荣昌盛,本是道教弘道阐教的精神基础与美好理想。而今,道教是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阳光照耀下,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尊道贵德”,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最佳时期。

道教“尊道贵德”之内涵:孝悌忠信是首要责任

尊道贵德(黄信阳)

道教文化内涵广博,在这里我就道教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尊道贵德”可归为以下几点:

提倡忠孝友悌,家庭和谐

《唱道真言》中说:“太上教人修道,只是修身,身外无道。孝悌忠信,便是道也。玄门更无别,即此为是。登仙证果,率由乎此。人能尽得子臣弟友之道,天宫虚位以待。”

我们的祖国是民族和睦的大家庭,生存的基础和繁衍昌盛的保证。忠诚于祖国,维护华厦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道教是中国这块土壤生长哺育的古老宗教,道教的命脉与中华这块土壤息息相关,道教人士爱国爱教的历史赋予每一个虔诚信仰者的天职。同时,道教还历来十分重视倡导敬老怀幼及家庭教育。

孝敬父母,为道教劝善教化的精神思想,也是华夏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万善孝当先,道教前贤说忤子媳,便是禽兽,定遭天报。

道教讲因果循环报应,也可以说是辩证的方法论。俗话说:“黄河后浪推前浪”。当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就那短短的几十年光景,瞬息生命守结,几度辉煌,转眼即逝,今天我的父母老了,需要我来赡养尽孝,很快我又像我现在的父母,面临着自己的儿女,那时也渴望他(她)们能行孝道。人人都如此,代代皆一样。假如在父母身边尽了孝道,确为将来儿女孝顺种下了种子,当然儿女受其良好的教育和影响,自然代代传其孝道风范。反之,观其社会上不孝顺老人者,儿女就像当年他(她)对待老人一样忤逆不孝。

俗话说得好,“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这是很自然的道理。道教讲“善报天地,忠报国家,孝报父母,义报师长”。报答四恩为道教优良传统精神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不过时,未来仍可用。

禁戒邪淫,确保社会生活文明与健康

世人常说:“奸则杀,赌则盗”。道教戒条中的“不得邪淫”,是对众生提出告诫,万恶淫为首,道教讲男女各有婚配,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然规律,如若乱了他,不要讲人与人之间情义乖戾,人伦道德丧失,便与禽兽无二。虽然戴帽穿衣,其实质与披毛带尾没有什么区别。然而,近年来,在人们物质生活普遍改善提高的同时,随之而出现一些“淫欲过度”,人伦道德滑坡的现象,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生活的健康发展与稳定。在这里略举几例如下:

1、不孝敬父母的现象增多;

2、离弃率上升;

3、色情传播,卖淫嫖娼泛滥;

4、吸毒贩毒成灾;

5、诈骗赌盗成群;

6、捕杀野生动物成风等诸多恶劣现象已成了当代社会生活文明健康发展的公害。

道教“尊道贵德”之内涵:孝悌忠信是首要责任

尊道贵德(资料图 摄影:邹璧宇)

道教劝告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道积德,如《道德经》第五十一章中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教今天宣扬道之尊、德之贵,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遏恶扬善,推多取少。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可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作为互补完美。

戒杀放生,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道教慈悲济世,不杀生屠害,不随意损伤物命,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千百年来,道教有很多大德修行者,以言传身教为世人作出典范,而且劝诫人们,同在这一地球生存的一切生命,皆受命于天,与人类是亲密朋友,保护它们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责任。

可是,当代生活中却有那么一些利欲熏心的人,疯狂地捕杀动物,毁坏自然,造成自然生态失去平衡,这实属人们的无知及罪恶。道教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属宇宙间的高级生命,更须慈悲于世,应保护其他所有生命兴旺繁衍,这才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必然规律。

相反,近些年以来,总有那么一部分的人,为了饱口福,却无视国法,大肆捕杀珍禽动物充餐。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土里长的,皆无幸免地填进他们的肚皮。尽管如此,餐桌上的山珍海鲜、美味佳肴,仍满足不了这些人的胃口,他们整天为吃得开心而上窜下跳、挖空心思,目望天上飞来一只天鹅,食其肉才算解馋,这些现象已表明,如今一些人享乐上的不知足,实属当代社会生活文明健康发展的病态,如果延续下去,各种珍物灭绝,一切美味吃尽,再还如何满足胃口,吃什么呢?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行。”《感应篇》中说:“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善恶源头在人心,一些人不敬天道、不事神明、不修善德、心念自私、恶意欲行,岂不给自己种下了恶果的种子,道教教理教义中指出,若人心头动念纯善,吉神便跟定他,待他善行圆满,福果降临;假如恶意欲行,凶煞便随着他,待他恶孽满盈,祸患多侵。如《感应篇》中说:“故吉人语善、视善、得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但愿世人仰恶扬善,奉道重德,发慈悲济世之心,为子孙后代多造点福果。

创建洞天福地,给当代旅游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已是当代发展经济和完美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事业的崛起,给今天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多彩的乐趣。旅游可充实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消除工作时陈积下的疲劳,缓解精神空虚;同时,使人们对祖国的锦绣河山、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诸多方面更进一步的有所认识和了解。

道教仙山洞府,是我国旅游资源重点开发目标,当代我国的旅游业能够轰轰烈烈的发展,吸引无数海内外观光游览者和敬香朝拜者,有现在这样的条件基础,其很大程度上是与历代道教界人士长期艰苦创建和无私奉献精神分不开的。

道教“尊道贵德”之内涵:孝悌忠信是首要责任

浙江金华双龙洞(资料图 图源网络)

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盘古以来,是神仙高真修道之境,自然风光绝对的奇妙纯净,优美静雅。沧海桑田,而今仙境已变成人神共居,旅游开发,创收营利场所,给发展旅游经济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资源。

《清静经》上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今天道教洞天福地为社会招财进宝,本是大道演化的自然现象,也是今人的福分呢!可是,有些人利用仙境捞到了财富,不但对道教神仙没有加深研究了解和维护之举,反而回过头来还要指着这面招财进宝的标牌冷嘲热讽,甚至破坏。可见他们还有什么道德文明可言呢?!《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道教倡导与人为善,慈悲积德之精神,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将更好地为海内外观光朝拜者提供道教优良传统文化,让人们有所收益。

正己化人,共创人间真诚友善祥和的社会环境

道教宣扬“不言之教,无为之益”,自度度人,重视精神感化,进一步升华“尊道贵德”思想。历代道教仙真秉天道之正气,慈心于物,修积善功、传教济世。

道教规范修持的千余条清规戒律,要求后人持戒正心,改恶从善,养浩然正气,修炼三宝,证虚无之妙道,阐教度人。戒条中的“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不得杀生屠害,割截物命:不得叛逆君王,谋害国家;不得淫乱骨肉姑姨姊妹及其他妇女;不得欺凌孤贫、夺人财物;不得裸露三光,厌弃老病;不得耽酒任性,两舌恶口”等,与国家现行宪法、法律、法规不相矛盾,而且与爱国爱教的要求和当代社会生活精神文明建设相符合。

道教讲,“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告诫人们,凡要做一件事,必须三思而后行,不可追风潮,钻空子。若是合理合法的事便勇往直前去做,这是趋吉的关头;假如不合法规的事,要悬崖勒马,不能去做,这是避凶的关头。如此慎行于事物,就会得到天道的护佑,“人皆敬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所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今天,道教发扬“尊道贵德”,可弥补当代社会生活文明健康发展不足。《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中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道教遵照“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为人处世思想,顺应自然、平衡阴阳、把握适度、公平应物、慈悲济世,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当代社会生活创造一个团结、祥和、信任、协调、稳定的大环境。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