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德国道教研究(七):道学研究新局面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11   浏览次数:

道藏研究

石泰宁格(1920-1991),德国著名汉学家。被称为马伯乐之后欧洲最重要的道教专家。二战前莱比锡大学东亚系毕业,战后回到母校,在西德厄尔朗根大学获博士学位,教授论文是研究关尹子的。1956年出任威尔茨堡大学远东语言教授。1965年主持远东文献讲座,不久创办汉学研究所。1979年设立国际道藏研究组,与巴黎远东学院有合作,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关系密切,为日本道教学会的会员。还研究中国民间宗教、淮南子。

德国道教研究(七):道学研究新局面

在威尔茨堡大学任教(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编“威尔茨堡中国学与日本学丛书”并出版了好几本道教论著。1985年为纪念他65岁生日,他的弟子编辑出了纪念文集《东亚的宗教与哲学》。这本书分道教、佛教、诸宗教和哲学四部分。道教部分收论文30篇,作者大部分是德国和法国的有成就的道教研究者。论文与作者分别是:

《俞琰与吕洞宾的——宋代的炼丹诗》(法尔琴·巴尔德里安-胡塞因)、《五通——祭祀的概略史》(乌尔苏拉-安格利卡·策德齐希)、《中对炼丹术的解释》(凯瑟琳·戴斯博)、《天师对天意的确认》(巴尔巴拉·亨德里希克)、《东华帝君之名在道教传承中的地位》(弗洛利安·莱特)、《宋、元道教徒中三教的超越统一》(伊莎贝尔·奥比奈)、《关于敦煌文书中所见道士的法位阶级》(克·施博尔)、《关于老君八十戒》(汉斯-赫尔曼·施米特)、《彼世的许可证——后汉墓卷所见冥界观》(安娜·赛德尔)、《早期道教中治病礼仪与罪的问题》(米·斯特里克曼)、《郭宪的》(艾士宏)。

其中不少学者参加了道藏研究,在起动计划上得到了傅海博教授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鲍威尔教授的许多指导。

傅德博,海德堡大学退休教授,著名的汉学家。1921年生于慕尼黑。1968年受聘任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直至1986年退休。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诗歌。也研究道家思想。发表过《德国小说中的道家思想》、《叔本华理解的“道”是什么》等。涉及道家、道教的专著有:《东亚文化学》(维斯巴登,1984);《王尔德和道教》(法兰克福,1986)。

鲍威尔(1930-1996),中文名鲍吾刚。曾任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学教授、东亚系主任。1953年以论文《张良和陈平——两位西汉开国政治家》获博士学位。1958年通过教授论文。1960年曾任美国密执根大学客座教授,1961年-1962年在美国、日本及台湾、香港等地做研究工作。德国当代许多优秀汉学者都出自他的门下。

1997年1月16日德国《世界报》称:“他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打开了认识中国历史与哲学、道教与佛教、文化与文学的大门。他的言传身教已经突破了狭窄的中国问题,为许多学生指明了生活和实现自己的才能的道路”。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思想史。著述甚丰。还发表过一些道教论文,如《葛洪关于“知足”之理》。载《亚洲:传统和进步》(维斯巴登,1971);《老子》,载《世界历史上的伟大个人崇拜》(慕尼黑,1971)等。

德国道教研究(七):道学研究新局面

鲍吾刚(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张聪东,华裔学者。1931年生,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历史,特别是先秦史。著有:《甲骨占卜所反映的商代祭祀——中国上古宗教的古文字研究》(维斯巴登,1970);《庄子的诡辩、智慧和实践哲学》(法兰克福,1982)。曾用英文写过《早期道家思想的理论》一文,被收入法国汉学家苏远鸣主编的《古代中国》(巴黎,1977)。

瓦格纳,海德堡大学教授。1941年慕尼黑大学汉学系哲学博士。1996年9月巴塞罗那会议(第11届)被选为欧洲汉学协会秘书长。1980年和1988年两次来华访问。对《老子》颇有研究,主要有:《中国中世纪里的生活方式和药品》,载1973年《通报》等59期第79-178页;《相互结合骈比的文章风格:老子和王弼》载《亚洲研究》(1980年第34期第18-58页);《王弼:的结构:语言研究与翻译》,载《通报》1986年第72期第92-129页;《王弼校订的老子》,载《古代中国》1989年第14期第27-54页。

1993年在《通报》发表文章评论阿兰·张的著作《道的两种视角:王弼和河上公注研究》(1991年纽约州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8月应邀参加北京“道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题为《被遗忘的指示:王弼的解释学》,认为汉代以后注释正式成为最重要的思想工具。哲学的论文,也渐渐变成了一种比注释更为系统的关于经典的隐含意义的思考。将经典的文体视为一个隐藏着绝对真理的宝藏的设想,赋予注释以极大的重要性,并且迫使解释者们为了发掘出这些真理而进行最大的科学努力。

道医研究

波克特,慕尼黑大学东亚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医史文献和中国针炙。1979年出版《中医的理论基础:相似的体系》(1973),1974年在美国被译成英文版。1979年在巴黎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其论文是《紫阳真人内传》。1972年参加第二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并宣读了《从看道教式叛乱者的伦理性格》。1983年出版《中医诊断教程》。

温树德,慕尼黑大学医学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主要研究中国医学史,翻译过《黄帝内经》等中医古籍。著有《传统中医诊断的实践》(1973)、《医学和伦理学——古代中国的社会冲突》(1975)。《中国的医学:一个思想史》(1985-1986)。

德国道教研究(七):道学研究新局面

常志静(资料图 图源网络)

道学文化研究

莱特,自取中国名常志静。生于1948年,1978年威尔茨堡大学汉学专业博士,1986年完成教授论文,现在威尔茨堡大学任教,主要研究中国道教文化史,是德国目前较活跃的道家、道教研究者。

著有《道教的基本因素和倾向》,这部著作于1988年作为“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丛书第48种在维斯巴登出版,全书174页,副标题是“其在金、元及明初历史中的融合与个性间的紧张关系”;《——唐初的道教著作》于1990年作为已故德国汉学家汉斯·石泰宁格(1920-1991)主编的“威尔茨堡中国学与日本学研究丛书”出版,全书220页,探讨了唐代道士王悬河所编《三洞珠囊》,该道书收入《道藏》第780-782册,为《三洞经》的精华部分;《的范畴与事实》将在维斯巴登出版;《图文老子生平与活动·老君八十一图说》,全书240页,1990年在威尔茨堡出版,全书240页。

现根据美国德裔学者利维亚·科恩博士在韩国道教思想研究会编《韩国道教之现代的照明》(1992)文集中所发表的《西方道教研究的现状和趋势》(1991)一文着重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所谓“老君八十一图说”是指“关于老君81种变化的既有图画又有文字的著作”,“老君”在西方中称为“最高的至圣君主”,这里专指圣化了的“老子”和“道”的表象,图文表示一个被融合了的和高度发展了的道的中心神话说。他的模式和神话的结构如下:

1-5通过作为道的老君创造世界(5幅图); 6-10圣经与经符的创作(5幅图); 11-17老君是古代帝王之师,文化与政令的展(7幅图);18-26作为老子的老君诞生、生涯、移居国外和升天(9幅图); 27-34老君和尹喜的化胡(8幅图;)35-44老君在中亚、南亚各国的出现及其改宗:作为佛陀的诞生(10幅图);45-55回到中国和第一批弟子,包括孔子、庄子、列子和杨朱(7幅图;)56-64自汉初到北魏道的启示(13幅图);65-81唐、宋时老君的出现(17幅图)。以上就是“81幅图”的内容。

作者把这本书称为“东亚宗教史和文学史中的图书珍品”。它是由德国汉学家傅海博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发现的并获得一份复印件。莱特就是根据这个复印件来写作的。这本书的主要优点是图文对于西方学者来说易懂。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代本也可利用。

除了图文本身外,莱特还将其译成德文,还附有一个导论强调“儒家、佛家和道教与哲学体系在古代传统中相互影响”。“他介绍老子是‘关于道及其德行的书’的‘推测的作者’,老子被儒家、佛家及道信徒都视为‘圣人’,被评价为古代的学者;围绕老子同时曾发生持久冲突,它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文证:‘这本书把老子表现为宇宙、创造和整个文明本身的绝对中心。’有关冲突史,以及这本书在其中的作用,在此得到了简短的阐述”(见薛华《老子释撮要——德语范围老子研究资料》,载《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3、4期合刊号第246页。

此外,1981年以来他还发表过不少论文,论及到金代道士郝大通(1140-1212)、丘处机(1148-1227)、唐代道士王悬河、范祖禹(1041-1098)以主道教经曲《阴符经》、《疑仙传》等。

德国道教研究(七):道学研究新局面

《灵宝毕法》(资料图 图源网络)

道经、翻译、养生及实践研究

巴尔德里安-胡塞因,威尔茨堡大学教授。70年代,后去巴黎留学,师事于汉学大师康德谟,承担了翻译和研究宋代难解的道经《灵宝毕法》,1979年3月在巴黎大学获得第三期博士学位,1984年在巴黎出版了她的博士论文《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11世纪的炼丹术要说》(1984),长达322页。发表过一些论文,如《俞琰与吕洞宾的:宋代炼丹诗》,载瑙多尔夫等编《东亚宗教》与《哲学》;《北宋文学中的吕洞宾》载《远亚通讯》1986年第2号;1987年为美国《宗教百科全书》第14卷撰写《道教纵览》,原为法文,由查尔斯·列布兰克译成英文发表;1990年又在《远亚通讯》第5号发表《内丹术——“内丹”一语的起源和运用释解》。

古恩奇,青年学者,为德国道藏工作组成员,以《与神仙的形象》获博士学位。这部博士论文已于1988年公开出版,在对《神仙传》翻译、评注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仙”显身的外在形象特征。这本书作为“威尔茨堡中国学日本学研究丛书”第16种于1988年在伯尔尼(瑞士)和法兰克福(德国)出版。

恩格尔哈特,慕尼黑大学任教,研究道教和中国医学的饮食治疗法及其历史发展和现时应用。她还在中国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实践太极拳,理解唐代这方面的原作。1981年发表专著《太极拳的理论与技巧》。1987年出版《气功的古典传统——根据唐代司马承祯的阐述》,通过翻译和研究原著,分析了气、精、神、形等概念。1989年为日本板出祥伸和美国利维雅·科恩教授合编的英文版文集《道教冥想和养生术》撰写《生命之气:唐代的养生术》。

德国道教研究(七):道学研究新局面

《道教冥想和养生术》英文版文集(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乌尔苏拉·安格利卡·策德齐希,维尔茨堡大学教师,1987年以研究南朝齐梁时道士和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456-536)的《登真隐诀》获哲学博士,博士论文是《早期文献资料所反映的天师科仪:第三卷科仪资料翻译与研究》,已于当年出版,174页。正在写专著以研究“五通”(所谓五圣崇拜)探讨道教与民间宗教的界限为主。这种崇拜不仅包括佛、道教礼仪,甚至涉及导源于中国古代宗教体系的道教实践。

德国道教研究(七):道学研究新局面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德国汉学中的道教研究(二)》一文整理发布,作者郑天星,选自《中国道教》期刊,1999年第4期。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