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开经藏玄妙义理 消灾扶正玄蕴咒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17   浏览次数:

文/李同闲

在太上玄门诸品仙经中,我们常能看到“开经偈”,“开经偈”即为打开经书的首要内容。偈,为颂的意思,表达了祖师弟子或信众等诵经者对大道及诸天圣真的赞扬之情;也表达了诵经者祈福、祷愿、禳灾、解厄的虔诚之心。由此可见,开经偈不仅在经文次序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如法诵经时更有着特殊的内涵。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诵经如法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开经偈】

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

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罗。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偈,颂辞也。开经之先,讽诵赞偈,非唯道门定制,亦是礼数所需。《开经偈》,又称《开经玄蕴咒》。在《早课仙经》中已经讲过“玄蕴”的意思,蕴,含也。玄,妙也。真经至尊至贵,蕴含玄妙,开经之前,亦当诵持《玄蕴咒》,俾使玄义开展,妙理敷宣。

据《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之四·诵经仪》称,诵经之前先当存思,叩齿咽津,再诵此偈。此偈是为修持洞玄灵宝部经文必诵,《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之二十一·科仪门·升坛转经仪》云:“凡转灵宝众经,皆当依此存思经文。行持不同者,别依本法。”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诵经之前先当存思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寂寂至无宗】

寂寂,安住、静默的意思。至,究竟的意思。无,空洞无极的意思。宗,宗祖,宗首的意思。这是一个倒装句,按意义应排列为“至无宗寂寂”,是讲至上至尊,究竟虚无的万道宗主----大罗三宝天尊,其法身常住于寂静之中,安然之所,无欲无为,而有感有应。《易经》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静极之中一阳发动,便是先天真机,内外相感,则无所不应。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云天静默 (资料图 图源网络)

【虚峙劫仞阿】

虚,空虚寂静之意。峙,形容山峰耸立的样子。劫,天地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称为劫,这里代指遥远的年代。仞,是长度单位,古时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阿,指高山,这里指大罗胜境玉京山。《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云:“仰观劫仞宝台,俯眄紫云弥罗。”所谓劫仞宝台,就是指玉京山,《云笈七签》云:“玉京山冠於八方,上有大罗天,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故称大罗天也。《元始经》云,大罗之境,无复眞宰,惟大梵之炁,包罗诸天。颂曰:三界之上,渺渺大罗,上无色根,云层蛾峨。”

晋代葛洪祖师《枕中书》云:“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此山无根,悬浮于大罗天上,所以称之为“虚峙”;山处三界之最上之天,其高千万仞,万劫不坏不损,所以称之为“劫仞阿”。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豁然开朗 (资料图 图源网络)

【豁落洞玄文】

豁落,是开阔、豁达、虚无、深邃的意思。洞玄文,即灵宝五篇真文。《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云:“太上元始灵宝五篇真文,旧藏太上玄台七宝上宫。天书宛奥,不可寻详,文彩焕曜,洞映上清。”《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亦云:“元始安镇,敷落五篇,赤书玉字,八威龙文,保制劫运,使天长存,上天所宝,秘于玄都,紫微上宫,依玄科四万劫一传,若有至人,斋金宝质,心依旧格,告盟十天,然后而付焉。”

据经中记载,灵宝真文,乃是劫运开辟之时,元始天尊出此灵宝五篇真文,命五老帝君封于五岳,用以安镇天地,告命万神,以保制劫运,护佑苍生,好让洪水不发,大灾不临。学者依法而修持之,至劫运将终,天地毁灭之时,自身不遭劫数,便可以飞升南宫,游步上清真境。依旧制,此真文四万劫才出世一次,能够得而修之者,都是身有仙骨,宿有仙名的真人。

《北斗经》云:“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遇。”《邱祖忏悔文》也说:“今而既获人身,叨亲正教,岂非千生庆幸。一旦遭逢,自合省心,早求度世,若夫似前流荡,毕竟为迷失本来,一堕冥途,化为异类。” 我们如今人身已得,中土已生,正法已遇,不说身有仙骨、宿有仙名,那也是与道有缘之士,怎能不珍惜光阴,精进修行呢?若还一味随波逐流,惶惶不可终日,将来阎王送请帖来,那就悔之晚矣。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谁测此幽遐 (资料图 图源网络)

【谁测此幽遐】

测,测度的意思。幽遐,幽深遐远的意思。灵宝真文出自于太无之先,天地为开之时,距离现在太久远了,没有人能够测度精准具体的时间来。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云:“元始祖劫。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唯道为身。五文开廓。普殖神灵。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旧文字皆广长一丈。天真皇人,昔书其文,以为正音。”元始天尊敷落灵宝五篇真文,皆以祥云凝结而成,故称之为“云篆”。真文用以安镇天地,旧文字都非常之大,每个字都方圆一丈多长。因为其文字都是由云气结成的天文秘字,无人能识,故而天尊命天真皇人抄录其文,翻译成人间的文字,这样才得以下传尘世。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入大乘路】

乘,即是车的意思,亦有凭借之义,如乘车、乘船等。车乘为载人之具,道法为度人之途。是以借车乘之喻,表大道度人之法。大车载多人,小车载自身。大乘兼济天下,小乘独善其身。《无上大乘要诀妙经》中,元始天尊为救众生三毒之苦,故设三乘之道。经云:“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三乘:地仙、天仙、无上道乘。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贪着粗弊声色香味之类;若贪着生爱,则为火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下仙、中仙、上道之乘。”

而三乘之中,以大乘之道最为殊胜。《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中有一个故事,在吴赤乌三年的正月初一日,太极葛仙公登上劳盛山,静斋念道。这天中午的时侯,有地仙道士三十三人,来到仙公的居处,烧种种妙香,献上种种琼浆仙果,请问仙公说:“我们学道至今,已有六百年了,但只不过是散迹于山林间的地仙,而仙公刚刚开始学道,却早被玉帝封为“太极左仙公”,能够登入天上玉京金阙,不知仙公您作了什么样的功德而受封此天职?所以想请仙公为我们揭示其中宿命因缘的根本所在。”于是仙公应地仙道士三十三人之请求,演说大乘因缘,揭示大道本行。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道教四大天师之葛洪仙翁

葛仙公慈悲地对地仙们说:“你们前世虽然学道修行,得受经法,但是善功作得太少,只想到如何救度自己,未念及怎样去救度他人,只顾着自己修道,不关心帮助他人求道,而且不相信大乘经法的弘远之辞,不持斋戒,不尊重三洞法师,对小乘之法却十分乐意喜好,因此只能获得地仙之道。”

仙公又说:“尽管地仙也能够去来自在,长生不死,然而毕竟做不到超凌三界,进入大罗胜境,玉京金阙,所以是不圆满的。象彭祖、安期生、白石生这些人,虽然长寿,却只限于游落世间,不能升举,就在于他们前生学的是小乘之法,所立功德稀薄。有些人活了一万余岁,都还在山河大地中游荡,你们作为地仙才几百岁,何足挂齿。急需解决的,是如何超脱桎梏,早日证得飞升之道。怎么办呢?唯一可行的是更立新功,拯救众生于灾难疾苦之中,等到功德圆满完成,太上自然就很隆重地迎接你们来了。”众地仙听了仙公的一番谆谆教诲,都恍然大悟,一同向仙公稽首礼谢,表示都愿意重新建德立功,发大誓愿救度众生,最终诸位地仙也都如愿以偿,得证大乘妙道。

所以我们学道修行者,一定要发大乘之心,上求圣道,下化众生。愿与一切众生,同等道岸,这才是道者博大胸襟。若然只求人天小小善果,或求地仙延年却老之术,终究不能证得大罗天仙之果。

【孰计年劫多】

孰,谁的意思。计,计算。孰计年劫多,谁还再理会年运劫数的多寡呢?这是联接上句“一入大乘路”而言。《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言三乘学行之道云:“三乘学行:小乘学洞神,得道成仙。仙有九品:第一上仙男皇女后,二高仙男帝女后,三大仙男王女妃,四神仙男公女妃,五玄仙男卿女夫人,六真仙男大夫女夫人,七天仙男士女妻,八灵仙,九至仙男士女妻。中乘学洞玄,得道成真。真有九品:一上真,二高真,三大真,四神真,五妙真,六天真,七仙真,八灵真,九至真。大乘学洞真,得道成圣。圣有九品:一上圣,二高圣,三大圣,四神圣,五玄圣,六仙圣,七真圣,八灵圣,九至圣。”小乘学洞神经法,得证仙道;中乘学洞玄法,得证真道;大乘学洞真法,得证圣道。一但进入大乘之路,修持大乘洞真之法,则必能证得大乘之圣果。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则长生不死,亘古长存,观世界如观树果,视众生如视蜉蝣。居处于玉京金阙,任下界轮回辗转。

上古有一位仙人名叫丁令威,是辽东人,曾在灵墟山学道,后来成仙。一千年以后,有一只仙鹤从灵墟山飞到辽阳,落在鼓楼东边的华表柱上,久久凝望着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有一位少年看见了,觉得蹊跷,拿起弓,搭上箭,就要射那鹤。这时,白鹤飞起,一边低空盘旋,一边作人语吟诵道:“有鸟有鸟丁令威,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意思是说:有一只鸟儿他名叫丁令威,离开故乡已经过了一千年,如今回来后,看到城市依旧,但人民都不是原来的人民了,望着城外一片片的坟墓,感叹世人寿命短暂,为什么不及早修仙学道,了脱生死大事呢?说完便冲天而去了。

“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王子乔求仙学道的佳话依旧在道门和民间流传,人们都羡慕得道成仙之后不受阴阳所拘,逍遥自在,转瞬千年的生活,却都受不了求仙学道的种种苦行。王樵有观棋烂柯之遇,麻姑有沧海桑田之言,皆是言神仙之境界,与世事不并行。想要成仙,就要驱遣六欲,息灭三毒,勤苦修行,自可证道。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欲生因莲花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不生亦不灭】

道本虚无湛寂,非有非无,非色非空,不拘于一切名相,天尊之体亦然。《太玄真一本际妙经》云:“元始天尊抗手告众:汝等当知,我之真身清浄无碍,犹如虚空,不生不灭,常住善寂,大智慧源。虽复窈冥,其精甚信。无量劫来证此真体,安恒不动,超绝无伦,非圣所知,非凡所解。”天尊的身体即是大道之真体,乃是虚无自然清静之体,像虚空一样,不生不灭,无始无终。常住于纯善寂静之胜境,是一切大智慧的源头。虽然我们凡夫肉眼无法得见,但是只要虔诚修行求道,天尊自然有感有应。元始天尊无量劫以来证得此道体,寂然不动,无与伦比,一切的圣贤和凡夫都不可能完全了解。

【欲生因莲花】

欲,想、要的意思。生,下生。这里指天真应化,下降世间。因,凭借,乘借的意思。天真在天上逍遥无为,快乐自在,但下界众生苦痛不堪,天真见之,于心不忍,于是乘愿下生凡尘。莲花乃清静无染之物,借喻天真之体亦如莲花一般,纯洁清澈,不染凡尘。

《太玄真一本际妙经》云“(天尊)为众生故,现应受身,游入五道,称缘开度。”为了众生的安危,天尊现出应受之身,游步教化五道众生,随缘度化,而不受世间五浊之恶侵袭。想要下世度生之时,则乘借莲花宝座,下降尘寰,当心愿完满,同样乘借莲花宝座,返回天阙。万里烟霞,路不迷也。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三界内外 唯道独尊 (资料图 图源网络)

【超凌三界途】

凌,高,升的意思。三界途,即三途,又作三涂。涂,即泥泞难行之路,借指三途之苦难忍。天师科教有涂炭斋,专为拔度三途众生所设。《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云:“三途者,一者地狱,考对前非;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超凌三界途,即超脱三途之厄,拔度众生脱离苦海之意。

三途,实际上也就是我们自身的三业所感生。《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云:“若有众生,三业净者,不堕三途。所言三业者,身业、心业、口业是也。身业者,淫杀偷盗。心业者,嗔贪愚痴。口业者,绮言妄语,两舌恶骂。此三业者,是十业根,障蔽善缘,滋生罪恼,若能清净,永免三涂。”如果能够清静三业,身离杀生、偷盗、邪淫之行;心灭嗔恨、贪婪、愚痴之念;口禁绮言(华而不实之言)、妄语(伪而不真之语)、两舌(挑拨离间之言)、恶骂之语,则三途之报自然消灭,超凌三界,逍遥上清。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垂光慈济 (资料图 图源网络0

【慈心解世罗】

慈心,慈悲之心。《道德经》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又曰:“慈故能勇。”成玄英先生注云:“愍念苍生,拔苦与乐。内蕴大慈,外弘接物,所以勇入三界,俯救苍生。”解,解除的意思。世罗,即世俗之罗网。晋代陆机《应嘉赋》云:“寄冲气於大象,解心累於世罗。” 世罗比喻尘俗世间的万事牵累。慈心解世罗,即以慈悲之心,解除众生于世间的苦恼罗网。

《太上虚皇天尊说四十九章经·慈悲章第二十三》云:“天尊曰:汝等众生,以慈悲为本,覩一切物,常行不忍。世人痛苦,如在我身,当愿救护,普令安乐。一切众生,以愚痴故,陷诸罪苦。尔不救拔,等是愚痴。常行大悲心,自成无上道。”《大力章第三十六》云:“妙行真人问天尊曰:世间何力为大?天尊曰:慈悲之力,最为广大。慈悲之心,能化一切;慈悲之行,能伏一切。恶者无与争,暴者无与抗,所向无敌,是为其力广大无边。”众生种种烦恼苦厄,造就了世间的巨大罗网,无由出离。只有发大乘之心,学神仙大慈大悲之行者,方能胜此大任。慈愿长存,悲心不灭,视众生犹如己身,救群灵如救自己,所以能生大勇猛心,誓救众生,脱离苦海,若能一体同观,则自可得道,与诸众生同证真常。

【真人无上德】

真人者,谓得道成真之人。《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云:“于此学仙,道成曰真人。”亦指修学洞玄部经法有成的学士。《道门经法相承次第》称,真人之果位,在圣人之下,仙人之上。又指修行学道有大成就之者。《太上灵宝元阳妙经》云:“真人道士不为诸烦恼魔王所动,不为邪鬼所倾,乃至坐于道场骞林树下,虽有魔王不能令其退,无上正真大道亦复不为死魔所扰,是名真人。”

无上德,即无上之功德。功德者,立功为行,行功以养德,故名功德。《太上虚皇天尊说四十九章经·立功章第一》云:“天尊曰:凡欲修道,建功为先。是以诸天上帝、诸天高尊、诸天真人、诸天神仙,咸以功勤超圣真位,诸天记功而为品格。积功满千,形神俱仙;功不及千,形灭神仙;功及兆民,玉清之宾。凡蜕为仙,仙化为真,真人无碍,洞合自然。消则为炁,息则为人,神通自在,变化无形,飞行三界,出幽入明。吾昔在世,立世之功;吾游天中,诸天奏功。一切众生,咸愿济拔,心不退转,自得真道。”功德为证道之根基,无功德者,何以以凡身而证道果?是以自古证果真人,以立功建德为先。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丘祖一言止杀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世世为仙家】

真人功行完备,已证道果。亦已超脱轮回,了生脱死,不为阴阳二气之所束缚。长居玉京金阙,逍遥天宫净土。纵然乘愿下生世间,生生世世,亦可以常闻正道,得法修行,久后自然归根复命,返回天阙,故云:“世世为仙家”。(腾讯道学独家稿件,编辑:孟淅)

开经偈注解之晚课【玄蕴咒】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李同闲,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