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南宗道学丨性命同修不相离 究竟孰先孰后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19   浏览次数:

文/杨燕

南宗教理教义最重要的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汇通和合;(二)性命双修、性命同修;(三)修仙三等。本文主要介绍第二点“性命双修、性命同修”。

后人为何会认为南宗修炼是“先命后性”?

定安南宗道教圣地文笔峰(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是“性命双修,先命后性”还是“性命双修,性命同修”

论到南宗教义特色,前人多取“性命双修,先命后性”为其与北宗之区别。然而,仔细考究起来,“性命双修”则有,但“先命后性”之论,似乎并不符合南宗炼养的真实情况,因此,本文认为更恰当地来说,南宗炼养实为“性命双修,性命同修”。

性命同修之境界 张伯端如何看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载张伯端与一僧相约神游扬州观琼花,神游回来之后,紫阳于手中拈出琼花,而僧人则是袖手皆空。后弟子问其因由。紫阳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

该书又曰:“紫阳常云: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张伯端在此处对道家、释氏的批评,其根本一点,便是二者或偏于命功,或偏于性功,因此均未能达到性命同修的境界。其性命不离,性命双修、同修的意思非常明白。

为何众多后人会认为南宗修炼是“先命后性”?

这大概跟张伯端《悟真篇》末尾的一段话有关:

故此《悟真篇》中,先以神仙命术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矣。

此处粗眼看来,因有“先以……命术,次以诸佛……终以真如……归于究竟”等语,似乎“先命”之意甚明。然而,仔细思考,紫阳真人所说“先以神仙命术”等,实际所指乃《悟真篇》的篇章次序,而按照这样的次序安排篇章,不过是想先用“神仙命术”通俗易见的效验,诱导世人修炼而已,并非修炼必先“修命”。

后人为何会认为南宗修炼是“先命后性”?

性命双修(资料图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悟真篇》中还有另外一些诗语,看起来似是支持“先命后性”说的。如: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更能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守取满堂金。

始之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所知。但见无为无要道,岂知有作是根基。

这第一句诗“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妙用无穷。更能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之所以被误以为是强调“先命后性”的,其原因在于该诗句先讲“炼成变化无穷大丹”,又说“更能性上究……”。但是此处“性上究”的是什么?是“真宗”啊!在性功的修炼中,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达到“究真宗”的境界呢?恐怕是不行。

是不是仅仅通过“修命”就可以“丹成”,“丹成”自然可以在“性功”上“究真宗”了呢?恐怕也是不行的。此处强调了“修命”的重要无疑,但以“丹是色身至宝”,且有“妙用无穷”的实际修炼过程来说,若无“性功”护持,恐怕以“修丹”为主的“命功”根本不可能进行。

第二句诗讲先实腹炼铅,后虚心识心;第三句讲先有作,后无为。初看都似“先修命功”,然而实质上,其逻辑与第一句诗相同。因为“实腹炼铅”虽是命功,但要“炼铅有成”又必须有“性功”护持。“有作”似“命功”,但“性功”之修,起初也须经过“有作”阶段。

性命同修不相离

正因为此,在《悟真篇》中,紫阳真人才会又说:

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已持心。

在《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决·下手功夫》中说:

“持心论于前,然后参下手功夫于后……修丹之士,心即无事,则彼固无由而役之矣!……静坐之际,先行闭息之道……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

在《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决·精神论》中说:

神者,元性也……今夫修丹者,凝神之法。凝神之法,不在乎前,不在乎速,故又为之论……岂知所谓凝神者,盖息念而返神于心。于心之道,神归于心,则性之全体见,全体见而用之,无非神用,念念不离金丹,故丹成而神自归之,何凝之有?故曰凝神者,神融于精气也……

这些话讲的,都是“命功”之修,须有“性功”护持;“性功”之行,须得“命功”相助。性命同修不相离。

南宗其他高德如何看“性命双修”“性命同修”

在南宗其他高德那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性命双修”“性命同修”的主张。如四祖翠虚真人《阴符髓》曰:

以身为国,以心为君,以精为民……炼形者,先须存心于内……人能存其心,守其神,以心为性,以气为命。而不能行者,气绝命亡,皆因乱性散神。

五祖白玉蟾《道法九要·立身第一》曰:

后人为何会认为南宗修炼是“先命后性”?

五祖白玉蟾(资料图 图源网络)

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宝。首陈已往之愆,祈请自新之佑。披阅经典,广览玄文。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孜孜向善,事事求真……

《道法九要·行法第六》曰: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

在《性命日月论》中曰:

性命之在人,如日月之在天也。日与月合则常明,性与命合则长生。命者,因形而有;性,则寓乎有形之后。五脏之神为命,七情之所系也,莫不有害乎吾之公道。一受于天为性,公道之所系焉。故性与天同道,命与人同欲。命合于性,则交感而成丹,丹化为神,则不死。

盖在南宗那里,“性功”所炼者,实为“元神”;“命功”所修者,实为“元气”。紫阳真人《金丹四百字》曰:“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年虑之神。”性命者,心、气也,阴阳也,日月也,气神也。“气”“神”不可离散,日月不可分明,“性命”又岂可分修?只不过在具体的修炼过程中,有些阶段重在“性”,有些阶段重在“命”而已,并没有截然两分的“先性后命”,或者“先命后性”。

后人为何会认为南宗修炼是“先命后性”?

道家修炼(资料图 图源网络)

拿张伯端所分的内丹炼养四阶段来说,“筑基”为第一步,此时要求炼养者收心、存心、内视、入静、调神、调息等等,虽看似在修命功,但实际一直伴随着性功的修炼。而第二阶段“炼精化气”,又分别有“采药、封固、炼药、止火”四个阶段,同样,这些看似命功的修炼,每一步也少不了性功的护持,否则,一个心猿意马,则前功尽弃。

了解到这些,再翻转过来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把“先性后命”“先命后性”作为南北宗区分的标准呢?是不是存在为了区分而区分的问题?在学术研究中是否因此出现过度解读、强行解读的问题呢?学术分类不同宗派似乎总需要在本质主张上有不同,然而,实际的宗派之间,虽然有南、北宗的差异,但是否真的在关键问题上有质的差异呢?

后人为何会认为南宗修炼是“先命后性”?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