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国学资讯 >

王常月的道教教育思想
栏目分类:国学资讯   发布日期:2016-06-29   浏览次数:

  王常月是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被誉为“中兴之祖”。他在长期的宗教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点的道教教育思想。公开传戒因人施教这是王常月道教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据王常月《钵鉴》记述,全真龙门派传至明代,出现以戒律密传的“龙门律宗”。此宗以丘处机门下赵道坚为龙门第一代律师,赵传张德纯,张传陈微通,陈传周玄朴,传至王常月为龙门第七代律师,七代律师,代代都是“单传秘授”。这种师徒授受,口口相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教龙门派的发展。龙门派传至第四代律师周玄朴时,已十分凋零,“玄门零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因隐青山,不履城市五十余载,弟子数人,皆不以阐教为事,律门几至湮没”①。后历经两代律师的努力仍一片沉寂。王常月受命后为改变“玄风颓敝”的局面,决心改变秘传旧制,实行公开传戒。采用因人施教的方法广传弟子,振兴龙门教派。

  1.公开传戒,广度弟子。

  顺治十三年,王常月以方丈的身份住持北京白云观。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为全真道公开授戒,广度弟子,努力不懈。他在白云观发起举办了三次公开传戒活动,度弟子干数人。这在全真龙门史上是罕见的。白云观当时住观道士经常达二三百人,香火不断,成为龙门派的大本营,是白云观沿革史上的一段辉煌。王常月公开传戒并不局眼在北京白云观,他还云游各地,四处授戒,极力扩大全真教的影响。1669年他走出京城,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长途跋涉,先后在江苏茅山、南京、浙江杭州、湖州金盖山和湖北武当等地设坛授戒,皈依者甚众。王常月鼓励第子开山授戒,在其授戒弟子中,许多人于各地自立道院,创立支派。据统计,清代龙门派传戒弟子多达一万余人。其足迹遍布华北、华东、华中,乃至甘肃、云南、辽宁等地,使龙门派势力大振。其中得到王常月衣钵的谭守诚后来住持京师白云观,成为白云堂上第八代嗣师,《留溪外传》称:“其徒从者几千人”。另外还有不少弟子或隐居一地修炼,或云游四方传道,全真龙门派从此流传各地,教徒遍天下。

  2.因人施教,成就众生。

  王常月的教学方法是因人施教,“遇大器讲天仙,遇中器讲地仙,遇小器讲人仙。而其于人也,遇上等讲道行,遇中等讲因果,遇下等讲报应,因人以施教,直欲就海内众生而各成就之。”因人施教针对性强,易于接受,故“从学者颇众”,使龙门教风大振。持戒为本清整戒律元末以来,全真教团内部日趋松弛。明末王常月云游各地,目击玄门多不知全真有三坛大戒,这使他十分痛心。他决心清整戒律,提出了持戒为本的主张。他宣称“戒是全真第一关”②。“万法千门”,“守戒第一”③。他把戒比喻为降魔之柞,护命之符,升天之梯,引路之灯,仙舟宝筏。为了让道徒严格遵守,他认为戒律是为天制神司的绝对命令,说“戒律就是玄都禁约,乃三清上圣所定科条’,④要戒子“持戒在心,如持物在手’,⑤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不得稍为放松。否则,就不能得到道法要诀的真传,且不得入“登真录”。王常月把持戒作为学道的基础,入道的门径, 说“戒律拘制,狂身变为法躯。" 王常月所传戒律的主要内容是“三坛大戒”,即初真戒、中级戒、天仙戒。他从约束人的伦理行为到衣着打扮,以及饮、食、坐立礼仪出发,细及心念之功。戒条虽极其繁琐,其实质都是本着离尘超世的宗教信条。王常月在北京白云观亲自开坛说戒,为受戒道士演说戒律、并深入到全国各地广泛宣传。他还撰写《全真说戒威仪科》、《龙门心法》等书作为讲义,这些书籍是对全真道影响很深的道书,成为清代龙门教派的经典文献和持戒教学的教科书。随着他的教学和著述活动,其持戒为本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清代全真道的发展由偏重丹法清修而转向以严持戒律为主的教风了。这是全真道历史上一大演变,也是王常月持戒为本教育思想的一大成果。

  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王常月的道教教育思想中也吸收了儒释二家之思想,他倡导最力的戒律中便吸取了儒家的五常八溉。《龙门心法•序》中说:“道原自有正脉,万法不出一心”,还说“殊未解理贵专心,法求一贯”,以修炼心法为要。《龙门心法》的基本教义是皈依三宝,而他对皈依三宝的宣传无处不流露出兼容并蓄的思想。他说:何谓“真三宝”? 即自己的身、心、意。他认为人“体”,可以眼视耳听、手动足行、口说舌尝,“善用者则成仙成佛成圣成贤;不善用者则成魔成怪成鬼成畜生。”人“心”,“险恶异变,不可测度”,要制止狂心,须是持戒入定。此心无明火发,烈焰熏烧,非水不能,定则为水,专制狂炎,“心火正炽,定水潜降,化烈焰为慧风,变无明为良知,转声色为空虚,改灾难为吉祥。”人“意”,“奇幻变伪,千谋万虑。”善用者“可以成真入圣,治国安民。三纲五常,皆从此出,三教九流,俱从此起,忠孝节义,皆从此生,性命轮回,皆从此定。不善者“流浪欲河,沉沦苦海。”因而“必须慧光朗照,明了觉悟,一念未动之前,定水澄清,一念已萌之际,灵光不昧。机由枢转,星随斗移。执生死之权,先诚此意;掌轮回之柄,先诚此意。’,⑦所谓皈依“真三宝”就是用宗教道德以制身、制心、制意,就可“成仙成佛成圣成贤”,儒释道三者的修炼都是同途殊归。另外,他主张的“爱可割,而恩不可忘”、“出世之法”等,都渗透着三教兼蓄的浓厚色彩。他所宣传的戒律,正如吴太一所说:“吾观戒律者,于三教典籍本一也。”王常月为什么会如此主张三教合一思想呢?主要是时代和自身条件所决定的。明清之际,理学的地位被统治者愈抬愈高。王常月博采众长,兼容并蓄,顺应了时代潮流,适应了社会需要。另外,王常月自身对儒释道三教皆有较深的研究造诣。他“幼精性理,明佛三昧,年二十举明经,志在成仙,不入仕籍。”⑧这为把博采众长打下了基础。故在传道教学中他对三教运用自如,能“遇儒言儒,遇释言释,遇道言道”,“慈悲普渡’,⑨。

  王常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清统治者的支持。顺治帝封其为国师,令他“主讲京师白云观,赐紫衣”,康熙帝也曾受方便戒阪依于他的门下。清廷两次用国币修建白云观,并废除僧道度喋制,龙门教从此获得了较大发展。综上所述,王常月的道教教育思想特点突出,影响深远,它不仅中兴了龙门教派,对整个道教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①任继愈:《中国道教史》第649页

  ②王常月:《初真戒律。持行》诗

  ③④⑤⑥⑦王常月:《龙门心法》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