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思想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5-29 浏览次数:次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全方面的深刻影响。汉语中有关“道”的词语或说法比比皆是,沉积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资料图
道:道教思想的核心
“道”是道教思想的核心。在道教看来,“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具有超时空性,既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最终依据和普遍法则。老子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道教对世界的认识。其中“道法自然”一词,意即道以自然为法则,效法、遵循自然。
道教认为,“道”超越于人们一般感觉认识之外。《道德经》称“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指深奥玄妙,“玄之又玄”原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泛指言论道理等玄妙难解。
《道德经》还说“道”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老子以此来说明“道”的精深玄妙幽而不显,无法用感官来把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说法即源于此典,但仅保留其字面意义,即“尽管在看,却没有看见;尽管在听,却没有听见”,泛指不重视、不注意。
“贵生”思想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贵生”是道教最具特色的思想。道教重视生命的价值,长生成仙是道教追求的终极目标。汉语中反映人们对“长生”追求的词语很多,如“长生久视”一词便来自《道德经》59章:“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就是说,积累德行就能够胜任治理国家的大任,持有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就可以实现天长地久,这就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道理。
“长生不老”可谓“长生久视”的同义词,出自道家典籍《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长生不老”即永远活着,不会衰老。这原本是道家的生命追求,在后来的日常用法中则演变为对年长者的祝愿或赞颂。
修道的本真追求对汉语的影响
修道的目的是通过自身的修炼和修行,使生命返归到始初的淳朴本真状态,道教称之为“返璞归真”。在道教看来,人原初的本性淳朴纯真,近于“道”的本性。但随着年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加之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声色利禄的诱惑,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会不断地耗损,纯朴天性会逐渐迷蒙,这将严重损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从而与“道”相悖。“返璞归真”中的“璞”,本义为未雕琢的玉,在这里指“道”的质朴状态。所以,“返璞归真”即指除去外饰,恢复其本来面目。
道教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还体现在“抱素怀朴”一词中。“抱素怀朴”的直接典故出自班固《汉书·礼乐志》:“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但它的思想渊源却来自《道德经》所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指人们要抱道守真,怡养生命的真元,使之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私心杂念所困扰。以道教思想为养料,“抱素怀朴”的意思就是求人们保持内心平和,处于自然的状态。生命是一个修炼的过程,要在良好的心性根基上,把已耗散的生命元气通过修炼进行修复,使生命回归到真道的状态,以达到长生久视,得道成仙。
天道循环思想对汉语的影响
道教在天道循环的思想基础之上提出“承负说”。其源自《太平经》,意思是祖先积德行善,则可荫及子孙;若先人屡屡犯过作恶,后人将无辜蒙受灾祸。它演变为人们常说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所谓“承负”,《太平经》有曰:“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止不可复理,因穷还反其本,故名为承负。”意即天地人三统共生,长养财物,欲多则生奸邪,以至不可复理,直到财物穷尽才知返回虚无之源本。其一说的是善恶承负,其二则是说天道循环。只有理解了这些道教思想,才能对上述成语有透彻的理解。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