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德”与“得”通 有德之人使人有所得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02   浏览次数:

文/张京华

“德”是道家很重要一个概念,老子《道德经》只有上下两篇,一曰道,一曰德。庄子书中提到“德”有二百多处,但是以“德”作为篇名就只有《德充符》。

“道德”在古人眼中是一个政治概念

在现代人看来,道德首先是一个伦理概念,其分量比法律要轻,然而在古人看来,道德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政治的目标和典范,或者说是对政治家的约束和要求。

“德”与“得”相通 有“获得”之义

“德”字《说文》解为“升也”,段玉裁据《公羊传》何休注,云“升”当作“登”,“登”即“得”。《说文》:“得,行有所得也。”《集韵》:“德,行之得也。”二字的训解基本相同。“得”字,《玉篇》:“得,获也。”《韵会》:“凡有求而获皆曰得。又赋受亦曰得。”伦理的德是很难衡量的,但是各种各样的“得”和“获”都很容易感受。

“德”与“得”通 有德之人使人有所得

燧人氏教人取火

“德”是获得,关键是谁使谁获得

庄子也说:“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道”字的本义为道路,古文写作“衟”,但却不是人们行走的普通的道路,而是天体即北辰的运行轨迹。道是天地的轨迹,德是天地的生养,换言之也可以说,道是天地的存在,德是天地所作出的事情。《韩非子•解老》:“德者,道之功也。”陆德明《老子释文》:“德者,道之用也。”所以道与德,或“天道”与“天德”是连在一起、合二而一的概念。最大的道是天地的道路,最大的德是天地的生养,没有什么收获比来自天地的收获更多。

为政者有德,即让人民有所获得

在世袭制度开始之前,政治权利的来源是什么呢?《韩非子》中有一段论述,说明了上古的有巢氏、燧人氏被推选为君王的原因。上古的时候,人类少而禽兽多,到处都是毒蛇猛兽,人类整日收到它们的伤害,难以抵抗。圣人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教会人民拾掇材木建造巢穴来躲避毒蛇猛兽的侵害,人民很高兴,于是拥戴圣人做了他们的君主,号称有巢氏。

“德”与“得”通 有德之人使人有所得

有巢氏教人穴居

燧人氏也是一样,在人民茹毛饮血,生食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疾病丛生的时代,燧人氏兴起教人民钻木取火,以火烹饪生食,使人民免于疾病的死亡,人民感念他的恩德,推举燧人氏为君王。

这就是说,有巢氏、燧人氏都是因为对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才被推举为君王。换言之,政治、国家、君王的产生,应当是让人民有所获得。

尧舜有德 足民财用

尧舜是被称为“其德如天”的上古帝王,帝舜“勤道而死”,他到了南方,赋了一首《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诗中就是说要让人们有更多的财用。

“德”与“得”通 有德之人使人有所得

尧舜治理百姓

普通人如何成为“有德之人”

财用是人人都需要的,给别人以财用,这很不容易。当然,别人有所“得”,自己有所“德”,“德”也是一种收获。所以古人提出一个道理,就是双方共利。给予与获得,古人所重还在于给予。获得只是简单的本能,给予则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文化行为。所以古人谈论更多的是主体这一方,由此“德”就转变成为一个内在的反省的概念。

内在、反省的“德”比较接近现代伦理的道德了,不过,内心的道德修养说到究竟,也还是要建立在对财用、利欲的轻淡、不争上面。

“充符”何解

锺泰《庄子发微》的解题云:“‘德’者,得也。得者,有诸己也。‘充’,充实。《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曰美、曰光辉,皆形著于外者,所谓符也,‘符’者,徵也。”刘鸿典《庄子约解》的解题实际上也是依循孟子的:“何以为德充符?盖谓人人有贵于己者,果能保而存之,扩而充之,虽恶人亦可齿于圣人。”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