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武当文化 > 玄门讲经 >

道家医学典籍《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的研究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02   浏览次数:

《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四卷,江户初期抄本,明代孙天仁编集,孤本现存于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201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郑金生、张志斌两位研究员在德国柏林参与国际合作课题“《本草纲目》的研究”,其中需要考察孙天仁《集效方》与《张三丰仙传方》是否为同一书。经查询,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已未见此书,于是他们请日本茨城大学真柳诚教授代为在日本寻找。最终在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发现此书,并予以复制回归。此书作为明代成书并被李时珍《本草纲目》参考并转引的重要道医文献,如今已经在国内失传。现将对其文献的考察及学术价值的研究,浅述于下。

道家医学典籍《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的研究

道医救人

一 著者与成书

该抄本没有序言,从其卷首署名“容山探玄子孙天仁集,书林作德堂叶静斋刊”,可知本书的编集者为孙天仁,号探玄子。从其号可以推知,孙氏可能是道士或崇信道教之人。容山可能是孙氏的字,也可能是他的故里或隐居修炼之地。其书冠以“三丰张真人”之名,更提示了该书属于道家医药之书。此外,该书还引用了明陶华的《杀车搥法》(成书于1445年),因此,可推测孙天仁的生活年代大致在1445至1545年间。

关于的刊刻年代

关于本书的刊刻年代,据卷端题记“书林作德堂叶静斋刊” ,可知该种日本抄本,当是据明代作德堂首刊本复抄。又据薛清录主编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藏孙天仁《(新刊)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四卷,日本抄本,成书时代为1644年(经查询,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已未见此书)。既然《本草纲目》已经引用了该书,其成书年代应该在《本草纲目》成书年代(1578)之前。经查询《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作德堂刻印的古医书还有元·曾世荣的《活幼口议》,时间是嘉靖二十四年(1545)。因此,《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的刻成之年,应当也在此段时间前后。

关于书名

关于本书的书名《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以下简称《万应方》),三丰张真人即道教史上著名的高道张三丰。据《明史·方伎传》:“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张三丰真人云游四方,是元明时期影响力巨大的道教人物。“太祖故闻其名。洪武十四年,遣使遍觅之不遇”。后据说张三丰真人自知羽化之期,“留颂而逝”;但当人们殓葬他时,又复重生,继续游历四川、襄汉,隐入武当山。此后的事,在《万应方》卷一中得以继续展开。该卷“三丰真人像”两侧有联曰:“道法传天下,依方进国皇。”永乐十九年(1421),皇帝朱棣下令访求张三丰回朝治病。大臣胡萤(濙)于次年在武当山遇到三丰张真人,真人授予“秘奥二十四方”。据称此方乃张真人在元朝时游天台山,从石匣中得“药方一本,记二十四方”云云。此即《张三丰真人秘传仙方》之前的来历介绍。

二 内容考察与特色

《万应方》并不是单纯一种书,而是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与内容的多种医书的集合。其总名为《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但各卷或卷内的子书又各有名称,类似一部琳琅满目的医学小丛书。

道家医学典籍《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的研究

道教文化历史沉淀

卷一 一部宝贵的道医方书

该书卷一为《张三丰真人秘传仙方》,乃道医方书,也有少数医理与养生内容。卷二收录了风格与内容各不相同的几种医书。其中,第一种名为《医科世系节要》,没有出示作者与年代。其内容不是一般的临床医书,而是医史人物传承系列以及医学分科。第二种为《伤寒十劝》,此书作者乃南宋李子建。据《医籍考》收录的《伤寒十劝》序言,可知该书撰成的宗旨:李子建的祖、父皆死于伤寒,因此努力学习张仲景之书,悟得“伤寒本无恶证,皆是妄投药剂所致”。因此,他根据自己的体会,撰写了处理伤寒的十条个人心得,抨击当时伤寒治疗用药的宿弊。该书世少单行本,《万应方》所载的《伤寒十劝》是较早的一种传本。《伤寒十劝》之后是伤寒内容。其中的“发汗法、取汗法、转下法、取吐法、水渍法、葱熨法、蒸发”亦见于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一“伤寒撮要”。此后该子书还有药方二十余首。上述伤寒杂抄之后,是《伤寒冰鉴杀车槌法》。“杀车槌”是明代陶华《伤寒六书》之一。

卷二 中医舌诊史上最早的舌诊书之一

经比较,《万应方》卷二的《伤寒冰鉴杀车槌法》确实就是《伤寒六书》的《杀车槌法》,两者内容一样,但文字略有出入。卷二最后一种书是元▪杜本《伤寒冰鉴辩舌论》,这是中医舌诊史上最早的舌诊书之一。与通行本不一样的是,该子书只有杜本自撰的二十四舌法(有图有文),并无所谓《敖氏金镜录》中的12幅舌图。总之,卷二收录的书比较零散,医方的内容非常少,但其收录的《伤寒十劝》、《伤寒冰鉴杀车槌法》与《伤寒冰鉴辩舌论》都是较早的传本,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

卷三、卷四 按不同的分科或类别来归纳方剂

《万应方》卷三、卷四系孙氏集效方,按不同的分科或类别来归纳方剂,计分内科、外科、中风门、大麻风、妇人科、小儿科、证科、祝由科、收禁科。这两卷除祝由科全为符咒外,其它门类都列有药方,共计320余首。

以上是《万应方》四卷的整体情况简介。现将其特色阐述如下:

道家医学典籍《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的研究

道医

(一)道医中医,同根异脉

《万应方》中收录了两种具有浓郁道教色彩的道医书,即卷一《张三丰真人秘传仙方》,卷二子书之一《医科世系节要》。从其内容来看,似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相差无几,但细究之则有不同,且较之中医更有特色和发展。该卷首为“五行论”,是一篇讨论五行、五脏之间生克关系的专论。该论的观点是:“生者为母,受生者为子”;“相克者为夫,受克者为妻”。因此前半篇均以母子、夫妻为纲,来谈论脏腑及其外应的生克关系与生理病理现象。后半篇则谓真阴生于父母精血,真阳起始于两肾之水。“肾为气之根,心为液之源”,“火中识取真龙,水中认取真虎。龙虎相交而变为黄芽”。这一理论明显源自道教内炼之说。此篇认为“医道通仙道”,只要调和正阳之气,谨守养静之要,就是长寿之道。

此外,在卷一“五行论”之后,又有若干道教劝戒之文。其中包括“无心颂”(讲述“忍耐”二字对人生的意义)、“备身存德”、“中正之图”(讲述窒欲断嗔、志行中正对养生的意义)、“周易八卦图”(讲述四时六气阴阳消长的规律),其后又是一长篇论文“阴阳变化论序”,又称为“钟、吕二仙语论”,讲述道教长生之道。这些都反映了道医治未病的思想,且更重于养心和调畅情志。

(二)道医仙方,移精变气,身心并治

方剂,古言方技,包括药方与治疗技术。道医在道教思想影响下,组方选药和治疗手段均有其鲜明的特色,除方剂组方遵循道教葆炁全真、扶阳育阴的教义医理外,因尊称仙家创制,兼备“移精变气”的治疗作用。

首先,在方药方面,《万应方》卷一收载的二十四首“仙方”,与一般医药书最大的不同有二:一是方前大多冠有神道之词,例如冲虚至宝丹、神仙失笑散、神授如圣饼子、仙授煮酒方、太清保金丹、神仙太乙丹、钟离济世散等等。诸方以丹为多(十四首),膏为次(四首)。二是多数方剂之前要介绍一段“仙方”的来历。例如“冲虚至宝丹”讲的是宋徽宗得到汉钟离所赠的仙方,服用后神清体健,遂封此方为“神精中和冲虚至宝丹”。其它诸方所载大多如此。这二十四首药方中,李时珍收录了五首(神仙失笑散、钟离济世散、紫花地丁膏、神仙玛瑙饼、真人碧雪膏),所引方超过了原书方数的五分之一。在这二十四首仙方之后,又有“续附补养延寿诸方”二十六首。这二十六方虽不像前二十四首那样,每方都要讲其仙传历史,但其道教色彩依然很浓。例如其中记载了较多道医所用的隐晦药名,如大秘琅琊草即石菖蒲,定神安补草即远志等等。续补诸方中的伐木丸、坎离丸、补脾养胃散三方,亦被李时珍引录,其实用价值不言而喻。

其次,在治疗技术方面,卷二《医科世系节要》中“筋(金)镞科”提到:“治法见《寿域神方》……及《青囊杂纂》”;“祝由科”提到“已上符术并见《寿域神方》扁鹊救生符法,及张天师《法病书》《鬼窍历》等”,可见作者推崇的书籍多为道门人士所撰著作,并明确辅以使用道教符箓咒禁之术。

(三)道医眼中的医德、医史与医学分科

《万应方》卷二的《医科世系节要》,没有出示作者名及成书年代。此书不是临床医书,内容涉及医德、医史与医学分科。该子书首论医家的“十全”(十种必须具备的知识与素质)、“三德”(知识广博、性淳敦厚、不欺不奉)。然后介绍“十三代明医”,即伏羲、神农、轩辕、岐伯、扁鹊、秦越人、淳于(意)、徐文理(伯)、华佗、王叔和、张仲景、巢氏(元方)、孙思邈。每一位明医均有简短的业绩介绍,其中孙思邈的介绍是:“十三代,医东海老龙眼,传仙方一部,点石为金,为金(唐)孙真人也。”此文不提孙真人(思邈)的《千金方》《千金翼方》,只谈治龙传说,且误唐代为金代,可见此节并非严肃的医史论说。

在“十三代明医”之后,为“病有六不治”,乃化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之文。最后是“八斋十三科”一篇。该篇所列十三科,与一般史书记载的医学分科不尽相同。其十三科名前都冠有“某某斋”(计八种斋名),故名“八斋十三科”。其内容为:“全仲斋方脉科、守益斋伤寒科、守益斋杂症科、稽昔斋内科、稽昔斋外科、精微斋妇人科、慈幼斋小儿科、稽昔斋针灸科、吹用斋眼科、立本斋咽喉口齿科、神明斋筋(金)镞科、神明察(斋)祝由科、神明斋收禁科,又名产科。”各科冠以斋名,是源于道教斋醮科仪。斋醮系道教仪式,道门谓之“依科演教”,亦简称“科教”,也就是俗称的“道场”“法事”。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这样的医学分科方式,凸显出了道教的特色。

另外,在这十三科内,方脉科、杂症科、内科分别成科,但明代及其以前的医学分科中并无此种分科法。其中方脉科的解说谓:“先明脉,后识症,次辨理,宜处方,故编列十三科之首。”其实许多医科的疾病都需要明脉、识症、辨理、处方,这是医家看病的基本过程。将这一过程命名并列为“方脉科”,实属罕见。

三 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书目最早记载《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的是明代朱睦楔《万卷堂书目》(1570年)。最早引用孙氏之书的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但在《本草纲目》中,《万应方》被分作两书著录,一书名为孙天仁《集效方》,另一书名为《张三丰仙传方》。清代以后少数书目虽然记载了《万应方》,但医书中却罕见直接引用该书者,基本上是从《本草纲目》一书里转引。《孙氏集效方》经对照,李时珍所引六十余首题为“孙天仁《集效方》”中的药方,正是取自《万应方》卷三、四(只有三个药方出自卷一“张三丰仙传方”),可见此书的药方很得李时珍的青睐。与明代一般医家(多具儒家背景)相比,道医(或具有道教信仰背景的医生)所撰医书不算太多。但与其它朝代相比,明代道医医书的数量可算名列前茅。孙天仁《万应方》的道教色彩非常浓厚,所载医药内容也很实用,故该书能深得李时珍的青睐。相信该书也能在现代社会,发挥它应有的医药学术价值。

以上简介了《三丰张真人神速万应方》的主要内容与其道医特色。该书所载医方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所收数种明以前的医书,也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可供校勘研究之用。今据郑金生教授海外回归江户初期精抄孤本,予以影印,收入《中医古籍孤本大全》出版发行,以期此书为当今道教和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

热门关键词
金刚长寿功
道教资讯 道教医学 武当特产 养生知识 武当文化 武当影像 武当旅游 武当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