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在家 慕道之士如何区分
栏目分类:玄门讲经 发布日期:2017-06-16 浏览次数:次
谈在家出家修道之蹊径:一般而言,道教徒大致可分为道士、居士、学士、隐士、信士几类。尽管其称谓不同、表现形式有别,但都是信道、学道、修道、弘道者,故统属道教徒之范畴。在家道教徒(散居正一派道士、道教居士)的修持,从本质上讲信住庙道教徒(道士)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和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对于皈依道教者,大致有四种情形:一、出家出家;二、出家在家;三、在家在家;四、在家出家。
世间出入一扇门 (资料图 图源网络)
道教要求(全真派)教徒“出家出家”,即人出家心亦出家;反对“出家在家”,即人虽出家但其心在家;对于“在家在家”者即人在家心亦在家的人,则多采取循循善诱,以使其达到“在家出家”即人虽在家但心已出家的境界。我认为,如果在家居士能达到“在家出家”的境界,则与“出家出家”者殊途同归也。所以,“在家出家”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行道途径。此可谓“独辟蹊径”也。至于(在家道教徒)如何修道行道,亦即如何修持,在这里我想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参考。
境随心转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道教徒的范畴与称谓
一般而言,道教徒大致可分为道士、居士、学士、隐士、信士几类。尽管其称谓不同、表现形式有别,但都是信道、学道、修道、弘道者,故统属道教徒之范畴。
道士。中国道教协会主编的《道教大辞典》之‘道士”词目中称:奉守道教经典规戒并熟悉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人。一般指道教的教职人员。世人为礼貌和尊重道教教职人员,一般不直截了当称“道士”而称“道长”,这就如同社会上称“教师”为“老师”一样,是一种既平常而又带有敬意的称谓。道教教职人员不分男女,皆同称为“道士”。但有时为了区别(如统计),则称男性道士为“乾道”,女性道士为“坤道”。世人还常常习惯于称女性道士为“仙姑”。称其为“仙姑”,这其中含有尊敬之意。
此外,与“道士”有关的称谓还有许多。如称道士为——“羽人”、“天师”、“先生”、“法师”、“大师”、“炼师”、“老修行”等等,这些含有敬意的称谓与其个人修持关系密切。作为道士,只有经过努力的修持,才能名符其实。
居士。居家修道,建诸功德,吃斋诵经,并与道教宫观保持密切联系者。社会中这一类人众多。(因此,许多道教宫观为此设有居士林。)
学士。入道钻研经学义理,学识渊博,并以弘扬道教事业为自己终身职责者。如近代道教泰斗陈撄宁先生。
隐士。隐居出俗,不问世事,学道修仙,以性命修持为主要方向,且道德深厚者。如张三丰祖师是也。
信士。社会名流学者,著书立说,颂扬道教文化者。这样的人士社会中也甚多。当今社会亦然。
慕道者 (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在家道教徒资格的取得
从所周知,道教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实体(即教团组织)始自于东汉,但从金大定年间(1161---1189)起,就开始逐渐分为“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全真派道士,终生出家,茹素,住宫观;正一派道士有的也讲究住宫观(如张天师世家),但不强调,并且可以娶妻置室。
道教除住宫观的全真派道士及住宫观的正一派道士之外,还有不常住宫观而散居于城镇或乡村的道教教职人——散居正一派道士。此外,还有(前面所介绍的)居家修道,建诸功德,吃斋诵经,并与道教宫观保持密切联系的居士。他们都是在家的道教徒。
散居正一派道士平日的修持与在家的道教居士的修持相同,容后一起论述。现在,我们接下来谈谈在家道教徒中的居士资格的取得。
居士,顾名思义即居家修道之士。广义地讲,凡居家信道的善信人士都可以称为道教居士,即常说的信众:狭义地讲,居士是指履行一定程序取得《居士证》(或《皈依证》)的居家奉道修持者。这里,我们详谈后者。
为弘扬道教,发挥在家信众的作用,有些宫观接纳道教居士参加宗教活动,制定了接纳道教居士的办法。《办法》规定:凡是爱国爱教,拥护宪法,信仰道教和研究道教文化的男女信众,能遵守宫观内部的各项制度,有宫观常住道士介绍,由本人申请,经宫观管理组织认可,即可以成为居士。
成为居士,还有一个十分严肃的入教仪式,这就是“三皈依仪式”。道教徒所皈依的“三宝”,是指皈依道、经、师三宝,全称是皈依太上无极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经、皈依玄中大法师。皈依道教“三宝”了,也就等于皈依道教了。
皈依之前,先找一位与自己有缘的道长,说明欲拜这位道长为师而皈依玄门的意愿。如道长答应后,会择吉日良辰举行皈依仪式,为皈依道教者讲明“三皈依”的意义;皈依者则要表示自己从此发心皈依(道经师)三宝。这样就可以成为一名正式居士(即在家道教徒)了,并发给《居士证》或《皈依证》为凭。(编辑:孟淅)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