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五)
栏目分类:太极拳 发布日期:2017-07-27 浏览次数:次
37.右拍脚动势:承上势。左脚稍前移,左手变为掌心向下.右脚上起,脚面绷直,右脚上起时高度与胸平。拍脚时右手掌心向下直拍脚面(有声),左手掌心向下变钩手位于左侧稍前与头高,目视右手。 拳理:拍脚时左膝微屈,右脚面绷宜,高与胸平,两臂上下起落,紧密相连,不可散乱,不可间断。经典:“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太极拳论》) 注:气宜鼓荡指的是呼吸,但练拳时不是每个动作都要呼吸,而是发劲时做先吸后呼动作。这就是气宜鼓荡之意。神宜内故是把杂念都收敛起来。《内经·上古天真论》有“恬谈虚无,真气从之。”就是此论。
38、双峰贯耳 动势:承上势。当右掌直拍右脚时,右脚在空中还未落地之际,右小腿急忙收回,右膝平屈,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左手变掌,双手掌心向上,从两侧向体前划弧,至右膝上方双手变握拳相对,然后右脚落地,右腿膝微屈,双拳由右腿部向两侧弧形贯耳。贯耳时想像两拳左右对准对方左右耳部,目视前方。拳理:上身保持正直,松腰松胯,右膝不超过右脚尖。两手掌心向上,慢慢抽回,向下经右膝旁时,要以两肘下沉来带动两掌下落。同时两拳松握.沉肩坠肘,保持弧形,并与右弓步协调一致。 经典:“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太极拳论》) 注:养气须直养。动作开展,筋直不屈,这样就不会筋骨损害,劲以曲蓄是说力气不要用得过头,而造成劳损。
39、左蹬脚 动势:承上势。右脚尖外摆,身体向右转体45度,身体屈膝下蹲,双手左右分开,然后弧形合抱于胸前成十字交叉.身体慢慢站起,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轻轻提起,膝向左前方,小腿与地面垂直,同时十字双手也慢慢上移,身体重心仍在右腿,左脚向左方蹬出,脚跟用力,脚尖朝上,两手随动作左右分开,双臂与左腿成一线,左肘、左膝上下相对。眼视左手、左脚。拳理:右腿微屈站稳,上体不可前俯后仰。两手分开时,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划弧平举撑臂,两手腕与肩平,蹬左脚时,左脚尖向上,蹬力在左脚跟上。经典:“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太极拳论》) 注:在左蹬脚时,身体处于正面,不能偏于正面,也不能倚托其他辅助物体,所以既不偏也不倚。忽隐忽现,是说行功时忽轻忽重。
40、转身右蹬脚 动势:承上势。当左脚向左前方蹬脚末落地时,右脚脚尖点地向右后方转身180度。转身时以脚尖为轴,身体转至后面时,同时双手由两侧向胸前划弧,双掌变拳右外左内合抱成十字交叉手,抬右脚向右蹬出,蹬右脚时,仍和蹬左脚一样脚跟用力,脚尖朗上,同时双手变掌分开成右前左后一条线目视右手、右脚。拳理:蹬脚时上体保持正直,左右蹬脚,支撑重心之腿要站稳,身体不能摇晃,双拳要与蹬脚配合。经典:“有柔软然后有坚力,有呼吸而后有灵活。”(《太极-行功心解》) 注:外愈柔而内必有刚,气随呼吸才有灵活的变化。
41、搬拦捶 动势:承上势。右脚落地,身体微向右转体15度,方向转正,左手掌心向里向右方搬.右手向下向前划弧,同时右脚提起,左手再向左方弧形拦化,然后右掌变拳回抽至腰际,同时右脚下踩于右前方;右拳向前冲捶,同时左掌咯回收扶于右捶的腕部,以助其力,同时上左步,目视右拳。拳理:右脚落地时向右转体速度要均匀,左脚上步时,迈步如猫行,左手搬拦与右手冲捶要协调一致,不可散乱。经典:“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行劲如抽丝。” 注:内固精神是说精神内守不要有杂念。外示安逸和内固招神是相连的,因为没有杂念,思想专一姿势才会正确。迈步如猫行是说步子轻灵,行劲如抽丝是说劲路缓慢均匀也。
42、如封似闭 动势:承上势。身体后坐,双手变为掌心向上,左上右下相叠交叉于胞前,然后左右分开,臀部后坐,双手弧形向前旋推出,双掌前推时,双腿变为弓步型,前推时沉肩坠肘,以意引力,目视双手。 拳理:身体上下保持正直,臀部不要外凸,两臂随身体后坐回收,两肩不要耸起,两手向前推掌时,不要直线前推,而要弧形推出。经典:“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太极拳论》) 注:“然非用力之久”是说练功的时间长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是说功夫没练到家就不能一通百通。
43.转身十字手 动势:承上势。以左脚跟为轴向右转体45度,右脚随身体转动转至右方.双手掌心向下左右分开,然后双掌向内弧形合抱交叉十胸前成十字手,合抱时身体微下蹲,双手左内右外。双手合抱时掌心均向内。同时右脚向左回收,两脚相距同肩宽。拳理:十字手的两臂分开和合抱,须成半圆形,要松肩坠肘,圆满大方,上下肢的配合要协调一致。 经典:“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太极拳论》) 注:左重则左虚是说左边受到敌人攻击时,要虚化之,右边受到攻击时则同样的变化,使对方莫测拳法之奥妙也。
44.右搂膝拗步 动势:承上势。右手下落,下搂右膝,同时身体向右转体45度,右转时以脚跟为轴,右脚随身体转动向右斜方上步,左手掌心向外经耳部向前推掌,推掌时要转腰转胯,目视前方。 拳理:身体向右转动时,上体力求正直,不可摇晃,臀部不要凸出,右手搂膝时要走弧形,定势时要坐手腕。经典:“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太极拳论》) 注:仰之则弥高是说对方攻我上部时,则我以高引化之,俯之则弥深是说对方攻我下部时则我以低引化之。进之则愈长是说对方前进攻我,则我向后引化。退之则愈促是说对方后退时,则我紧促其后而攻之,使其首尾不能相应。
45.左搂膝拗步 动势:承上势。左脚并于右脚左侧成丁步,身体向左斜方转45度,转体时以右脚为轴,同时左手下按于右腋前,右手向上划弧至头右侧;左手向下划弧搂左膝,同时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右手掌心向前经耳部向前推掌,定势时成左弓行箭步,目视前方。拳理:向左搂膝动作与向右搂膝动作要求相同,以腰为轴,以胯为动力,上下配合,协调一致。经典:“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太极拳论》) 注:这是形容触觉灵敏,一个羽毛落在身上有感觉,虫蝇触及时使它不能逃脱。别人用什么手法,我能知道,但我用的手法别人不知道。
46、单鞭势 动势:承上势。右手向下向右向上划弧,高与肩平变钩手,同时左手由下向上向左伸展变掌,成单鞭势,两腿随动作略右转变为马步,两腿变马步时档胯要圆,重心落于两腿中间,目视前方。拳理:上身正直,松腰松胯,两前后划弧时,要随腰转动,两膊相系,不可散乱,右肘微微下坠,右钩手腕部放松,肘与膝相对,左手坐腕,掌心向外。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 经典:“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太极拳论》) 注:英雄所向无敌是功夫深能制功夫钱者,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盖皆由功夫之深浅也。
47.前后扫腿 动势:承上势。左手划弧伸向左上方,右手掌心向内与左手体前交叉划弧伸向右后下方,身体稍下蹲,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向前平扫半个圆圈;接着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向后平扫半个圆圈,同时,左手经体前向左下方划弧,右手由下向右上方与左手体前交叉划弧。注意,前扫时右手向前推动,后扫时左手向后推动,向前扫腿时左掌举至左方头侧,后扫腿时右掌从左掌内穿出举至头右之右侧。 拳理:前后扫腿时脚底要与地面相平,上体要保持正直,腰腿要相随,两臂、两腿要相合。经典:“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太极学论》) 注:太极源的门派很多,虽然姿势不一样,但还是功夫大打功夫小的,手快欺手慢也。
48.掩手肱捶 动势:承上势。两腿前后扫至原位时,两腿变为左弓右箭步,同时,左手由左下方向胸前划弧,右手向左手内侧绕缠;左手再由右掌内缠出,成一个双手盘花姿势,右手再由胸前平推出;然后右掌变拳收至右腰胯部蓄力向前微下发出,发劲时用腰腿助力行之,右拳发劲时,左掌由内向外划弧变拳收至左腰部,目视右拳。拳理:右腿蹬直,变为左弓步,发劲时腰部要领先,身体重心及时变换.要变换视线,右拳发劲要有爆发力,有刚劲.要收臀敛肛,整个动作要舒展大方,圆活自然,刚柔相济,快慢相兼,眼睛要有神,拳架要一气呵成,不可散乱。经典:“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之能,有关学力而有(为)也。”(《太极拳论》) 注:有力打无力,手快胜手慢,这都是先天赋有的功能.不是练出来的。但这观点似乎片面,我们认为有志者事竞成。
49.打虎势 动势:承上势。右脚上步,左拳由下向头前方弧形击出,同时右拳经由右腰部划弧击向头前方,成左上右下架于头前上方。然后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左拳由胸腹部弧形绕至头之左上方,右拳由上而下绕至左肋部。同时左腿变为弓步,成打虎姿势,目视前方。拳理:左右手变势时要绕弧形动作,左腿弓步要以腰部带动,完成此动作时要雄壮威武而有力。经典:“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太极拳沦》) 注:立如秤准是说姿势定要尾闾中正,不偏不倚。但身手如车轮那样灵活,无论对方来的力量多么大,要以巧胜之,不要抗顶,放松走化叫“偏沉”。对方来力大用偏沉化之,没有偏沉形成双重则滞矣。
50.倒卷肱 动势:承上势。左拳变掌,掌心向下落于胸前,右拳变掌,掌心向上旋至右方,双脚不动,重心后坐;右手再弧形旋至右前方,掌心向下,左手翻掌心朝上,收至左腹前,同时左脚向后退步;左手由右旋至左方,掌心向上方,右手回抽至胸前,掌心向下;左手变掌心向下划弧经右手掌上面撵过,右手翻掌心向上回抽至腰间,同时退右脚。以上动作可左右各重复一次,共计四次。目视撵退动作。 拳理:双手推撵时手脚及退步要互相配合,上下相合,协调一致。经典:“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太极拳论》)注:常见练太极推手的人,下了多年功夫,由于不知听劲,懂劲,往往不能运化,而反被人制,这是犯了双重之病耳。
51.转身搬拦捶盖掌 动势:承上势。左手向腹前划弧,右手向胸前划弧,双手掌心相对,左下右上呈抱球状,再旅球至右下左上,然后左手下按至腰间,右手向上、向前展至与肩平,同时,左脚内扣,向后转身180度,右脚提拦;右手变拳回抽至腰间,左掌前拦,同时右脚落地;左手略回抽,右拳向前冲打成搬拦捶姿势,同时上左步。接着左脚略退震脚,同时右脚上步,双手成掌回收至腹前,而后掌心向上向前反盖掌。盖掌时成右弓步。拳理:左手扶于右腕时,手指向上,手心向右,放在胸前部位,要松肩松胯,不能晃动和歪斜。经典:“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太极拳论》) 注:这一段是和上一段相联系的。要避此病,就不能和对方顶抗,还要值阴阳变化。上面指的阴是柔、虚、轻、合、吸气等;阳是指刚、实、重、开,发力、呼气等。
52.转身单鞭下势 动势:承上势。左手翻掌心向下,右手上穿;右掌由左手下面穿出变钩手,同时向后转身180度,右脚略内转,左脚向左伸出,右腿屈膝下蹲变左仆步,左手心向外沿左仆步向前穿,目视左手。拳理:上体保持正直,松腰坐胯,屈膝下蹲,仆步时要求臀部接近地面,右腿蹲膝正直.右脚跟不能翘起,左掌前穿时拇指向上,防止前俯和低头。经典:“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太极拳论》) 注:练太极或推手之时,达到懂劲和听劲以后,越练越精巧,经过多实践和多研究,就能做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53.三穿掌 动势:承上势。左脚略外摆,身体缓缓前移起立,上右步,同时右手变掌心向上、向体前穿出,左掌翻掌,掌心向下置于体前,双手高与胸平;上左步,左掌翻掌,掌心向上前穿,右掌翻掌,掌心向下置于体前;再上右步翻右掌心朝上前穿,左掌翻掌,掌心向下置于体前,双手高与胸平,共穿3次。注意,穿右掌时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右掌从左掌下面穿出;穿左掌时,左掌手心向上,右掌手心向下,然后左掌在右掌下面穿出,目视穿掌动作。拳理:穿掌时手随步走,身随掌进,动作活泼自然,手腿要协调一致。经典:“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太极拳论》) 注:练太极拳推手时,舍己从人之劲,要客观,如果自作主张用固定的手技,必然会出现错误,差之毫厘就会谬之千里。
54.龙形云手 动势:承上势。三穿掌定势时右脚在前。左脚外摆,右脚内扣,身体向左转体90度,同时双掌左上右下台并随转体旋至胸前合十;双手继续向左转至身体左上方,再经胸前旋至身体右侧,再双掌由右向左旋弧一大圈,再由左向右旋弧一圈至体右侧。接着动作方向与上述相反,即双掌在右方小旋弧一圈,再移至左方旋弧一圈,再由右向左旋弧一大圈,同时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斯时双掌仍转至右方继续重复上动两次,第一次正面由上而下左右旋弧时,身体随旋弧下蹲。旋弧时目视双掌动作,身体也随动作灵活转动。 拳理:本功法练习时要立身中正,绵绵不断,身如游龙,形如飞风,刚柔相济,练习此功时必须注意内外三合。经典:“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养气须直养,即全身舒展,不能压蓄。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