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赵堡太极拳习武心得(二)
栏目分类:太极拳 发布日期:2017-07-27 浏览次数:次
有人说太极拳的动作柔软缓慢,养生锻炼犹可,若技击散打速度迟缓,无法胜人。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太极拳在推手。散打时的运用,其速度相当神速,拳论中说:’‘彼不动,已不动,彼未动已先动。’忧其在散手其速度更迅,往往是我意在先,后发先至,直接进击,太极推手时常以半圈化半圈发。散打时运用哪里近,哪里发,速度是后发先至。以上所介绍的一些实例中,老师的听、化。拿、发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阶段,在推手中则“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在速度上是后发先至。所以有人认为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起步出手一定迟缓。其实太极拳是以:“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级应。”可快可侵,它是在仲舒体静的松柔中,依靠形神合一所锻炼出来的一种极柔软。极钢坚,可谓柔中带刚的一种内劲,太极拳之柔,宛如和风细雨,太极拳之刚,如若雷霆万钧,在与人交手中具有见之抓妇。夺之如虎的威力。
我平素不喜与人争吵,常常以理待人,即使遇到不平之事也尽量谦让,宁可自己吃点亏。但有时也有不可避免之事找上门来。记得去年有一天我回家煮饭,平时我有一个习惯,回家后总要把厨房内的两只鸟笼挂到北面的窗外,喂食逗玩。当我正准备回去作饭时,从楼上走下一人,径直走到我窗前,冲我吼叫:“你看什么?“我看我的八哥。”我平静的说,“你再说一边,打死你这个X养的。”我感觉到情况不妙,对方盛气凌人,有意挑衅,而且面有杀气,但仍然平静的说:“我真的看鸟。”“你敢再讲,打死你这个X的。”它已显得穷凶极恶,起拳向我遇来,此时已忍无可忍。退无可退之路,说时迟,那时快,在挑衅者起拳猛击我头部时,突然我内劲猝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挑衅者击出二三米外,四脚朝天,后来得知此人35岁左右,经常酒后闹事,自持有力,又能打架。而我以花甲之年,能如此迅捷,我想必定是长期修炼太极拳的缘故,不仅感触灵敏,即轻灵柔软,又浑厚刚健,它是一种蕴于内的力量,是一种运劲如百练刚,无坚不摧的内劲。当挑衅者起拳向我冲来,就在这一瞬间,一步之遥,我以比他短的时间未到他,正是所谓:“被不动,己不动,。彼未动,己先动。”当他刚接触我的皮毛,我的内劲已穿透技之筋骨,所以太极拳之迅猛决不亚于其它拳种。以上只是说明太极拳在推手、散打中的速度和运用,并不能说我的功夫有多么高。那位挑衅者,酒后闹事,自持力壮,倘若他具有了得功夫,亦该谦虚礼让,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持有功夫就欺压弱小,在武术界中只能说是败类,所以在本门老师有严格的传授规定,对学生多年考察才收为八门弟子。武当赵堡太极拳有四不传。
(一)心险好斗者不传
(二)人格低卑者不传
(三)贪酒好色者不传
(四)轻露卖弄者不传
三、太极拳与气功
太极拳是气功拳,也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拳。它是一种内外结合愈练愈精的气功。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气功修炼的过程,所以说太极拳运动进入高层次、高水平就必须结合气功(内功)进行修炼。太极拳理论是道家文化的典范,数百年来自张三丰、王宗岳、蒋发传至赵堡邢喜怀之后,又发展出陈、吴、杨、武、孙等各种流派的太极拳,又总结了太极拳的理论与经验,各流派中名人辈出,代有传人。
太极拳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和道。这是太极拳在内功修炼方面所要达到的境界,也就是实现人体小宇宙与整个大宇宙同步共振共频,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不断吸取宇宙的能量,充实和积累自身的元气,提高生命的质量,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吾以多年练习太极拳的亲身经验,体会到内功的实践必须与理论结合起来,步步深入,才能提高自己内功水平。大部分太极拳练习者只注重招式,而真正能领悟到太极拳之真谛者,为数不多,可谓凤毛麟胶。其关键是缺乏对太极拳内功修持方法的了解。太极拳蕴含了深奥的理论和独特的修炼方法,历代都是密传口授,可谓“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如果老师虚有其名,那么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很难领悟太极拳的精髓,也就是没有老师的指点,也很难到达出神火化的境界,因为老师在长期的修炼过程中,得到前辈的精髓,结合自身的体验,由着熟而渐悟懂劲,逐渐领悟其中的奥秘,直至大彻大悟,从而进入太极拳的虚灵神明阶段,懂劲后愈练愈精,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阶段。因此老师的水平是否合格,是学好太极拳的关键之一。
武当赵堡太极拳博大精深,玄奥奇妙,练拳即是修道。太极拳是以心意合一、形神合一、天人合一,达到此境界时则可感知生灵之妙语,天地万物之理,亦即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是内家拳的一再t。,也是修炼气功的拳术。太极拳与气功一样可以修身养性,健全体魄,通过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来培养元气,凝练真气,达到熏肤充身、健康长寿的目的,这里介绍一下如何练习太极拳内功。
一、以势导气
太极拳有许多动作与气功某些动功的要求一样。它是通过外形动作来达到内在的气血运行。王宗岳在《拳论》中说:“以气运身,务分顺遂,乃能便利从心。”也就是要使气浑身运行周流,但必须姿势正确,符合规矩,而且要求上下相随左右逢源、处处顺遂。鼓荡活泼、身动气随,这样才能以势导气而便利从心了。
二、呼吸引导
太极拳往往采用腹式呼吸和自然呼吸二种。初练者以自然呼吸为佳,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时,则以潜瓜式呼吸为主,则与气功以后天练先天,以光天为后天是一致的。其方法是: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隆起外凸,通过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可促使中气升降、开合,达到练气、养气,所谓“气以直养而无害”之目的。
三、阴阳虚实
太极拳的变化奥妙尽在阴阳虚实之运用。阴阳是太极的宗旨,使人体生命活动保持统一的协调过程,这对太极拳来说,是运用不断变化虚实的手段,达到气血畅通之目的。练功走架不但要注重神舒体静,分清架子的虚实转换,配合升降、开合的运动,内气自感流畅,处处有圆活之趣,处处有虚有实。再进一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即实非全然占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此时能体会到“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这是气在体内运行的缘故。
四、以意行气
太极拳是以意识来指挥内气的运行,所谓“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在练拳的过程中,通过虚实转换,姿势开会,运用心意使气缓缓流行于骨肉的内外之间,做到意到气到。要求意念集中、思想宁静、即正确又活泼、松静自然、轻灵沉稳。以意行气是意念专注于动作,并不注重于气的运行,这样才能使动作洒脱、转换轻灵,所谓“气遍身躯不少”,可以证到。
五、太极内功与气功治疗
笔者自80年后在上海作过一些有关气功的调查,当时流行的气功的功法有几十种,并公开教授功法,形成了气功的高潮。气功因简单易学容易被人接受,受到群众的欢迎。同时出现了一些奇特的现象,如自发动功、气功引动、发放外气等。当时气功发展很快,在宣传方面也各有特色。余在1982年曾任“上海大众卫生报”的特约记者,负责介绍各种流派气功的功理功法,以及太极拳与练功等方面的内容。期间也认识了许多气功界的人物,在这些气功师当中,原先练习武术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北其太极门的比例较大,有的各自创造了功法,如杨式太极拳的沈洪训,创编了“五息功”,吴式太极拳的李立群,创编了“倒步功”。有的还把太极拳的几个招式,改编成了气功功法。
其实太极拳的内功与气功一样,余曾发现有些练习太极拳内功较好的气功师,与一般气功师发放的外气相比较,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说太极拳即是气功的拳。
练习太极拳是否需要再练其它气功,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太极拳的修练,只要得法自可到达最高层次,即出神入化的神明境界。
发放外气通常需要掌握强、弱、缓、急,如何运用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一摊有五种。
来源中国道家养生网 www.daoys.net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