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三坛大戒 启登真之途
玄门讲经2017-06-14
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 传戒为道教全真派的重要礼仪之一,是道教德高望重的大师们将道教的戒律传授给普通道士的一种宗教仪式。传戒日期没有限定,一般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进行,戒期五十三日、一百日不等。传戒圆满后,将受戒弟子分清名次,编入《登真》;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道士受戒后的凭证),以为凭据。 清初白云观王常月(资料图 图源网络)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
-
《道枢》(十七):百问篇
玄门讲经2017-06-14
修真之方,浩乎无涯,正阳之言,司洞之车。 纯阳子曰:吕洞宾也读丹经玄书,其旨渊深,惧后世莫测焉,于是以问于正阳子钟离云房曰:《清静经》言有动有静者,何谓也? 正阳子曰:动者,汞也,情而飞者也;静者,铅也,浊而不起者也,此无异故焉。铅之飞,盖得火者也;汞之不起,盖遇铅者也。动则有生灭,静则无所著焉。 纯阳子曰:洞庭紫府在于身为何所乎? 正阳子曰:此精之海,清静之府,在于肝之内,其胆是也。 纯阳子曰:孰为泥丸?其状何如也? …
-
最受道长们喜爱的植物 听说是它
玄门讲经2017-06-14
竹之道:中虚圆通 在道教哲学视界,“竹”作为“道”的物化象征和符号载体而存在。在古代道人看来,竹子是一种天然契合于“道-气”之生命结构及运动机制的形物。先秦时, 老子即用“橐” 来比拟“道”的生命结构及运动形式:“天地之间,其犹橐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道德经》第5章)。何谓“橐”?橐是指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则是指竹管吹火器,亦为竹管类的乐器。南宋道士范应元说:“天地之间,虚通而已,亦如竹管之接气,通而不曲也,气…
-
天=Heaven?道=Way? 道不可道,亦不可不道
玄门讲经2017-06-14
英译道教经典得意不忘言 语言翻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困难的事情。清末著名翻译家严复曾提出翻译中“信、达、雅”的标准,意指翻译要准确,译文要通顺明白,最后译出的文章要用词得体、简明优雅,本身就是一篇“美文”。但是要达到这三个标准十分困难,所谓“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天演论译例言》) 通天塔(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此说来,道教经典的英语译介则是“难上加难”。众所周知,道教术语十分繁杂,即使对…
-
中国古代志怪中的“换头术”
玄门讲经2017-06-14
近日,中国医生和意大利医生将联手实施全球首例“换头手术”的消息,成为舆论焦点:意大利神经外科专家赛吉尔卡纳维罗今年4月份宣布实施的世界首例人类头颅移植手术,各项准备工作目前有了新的进展。他表示,准备与中国医生任晓平率领的团队携手合作,乐观估计,该项具争议性的手术将于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进行。 其实,对于“换头术”,中国人并不陌生,在中国古籍里,就曾多次提到过换头术。 孝子换胡人头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
-
有多少神仙 就有多少人间愁与愿
玄门讲经2017-06-14
解读道教平民神仙 道教神仙系统既包括各道派的重要祖师,也有自由自在的“散仙”。唐宋之际三教调和的倾向、外丹术的极盛转衰、内丹术的兴起以及“神仙亦人”的观念使原本诚挚的神仙信仰产生动摇,从而使得神仙观念更加世俗化、人性化,产生了大量的平民神仙。这些和光同尘、与世推移的平民仙人不再畏祸避世、与俗隔绝,也少有遗世独立、清高远人,更不去趋炎附势、位居权侧。他们身上已经很少有高高在上的仙气,反而更像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 一…
-
《道枢》(十六):轩辕问篇
玄门讲经2017-06-14
天清地宁,近取诸身;用火守阴,其阳乃纯。 子崔子曰:学道者先澄心无为,内境、外境、是非俱忘焉,然后息气养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矣。心为天,肾为地,天清则地宁矣。 轩辕问曰:天何以清?地何以宁? 子崔子曰:一者,天之清也。 轩辕曰:时有十二,十二之间,子午变动,阴云霞雾不能常清,何也? 子崔子曰:日月常有用者也,阴阳转动是之谓阳极而阴生也,升降阴阳所以见天不能常清也。变动其四时之季,各以一季受气焉。故生死万物非天不清,所生…
-
在东亚文化圈中重新发现道教:《东亚道教研究》评介
玄门讲经2017-06-14
东亚文化圈共同文化要素中有无道教? 在世界各文化圈中,东亚文化圈的历史是最悠久的。日本学者西岛定生(1919-1998)认为在古代东亚存在着以中国天朝为中心的“册封体制”,这个独立的文化共同体叫做“东亚汉字文化圈”,以汉字为标识。有学者将这一文化圈称为东亚文化圈。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在《历史研究》中说:“古代中国社会的策源地是在黄河流域,它从这里扩展到长江流域。远东社会的策源地把…
-
《道枢》(十五):黄帝问篇
玄门讲经2017-06-14
归自崆纲,复访皇人;究其三一,知彻知真。 天真皇人隐于峨眉之山。黄帝既平蚩尤,将求无为之道,周游天下而至于青城之野,始见育真人焉,于是得九一之旨。因闻皇人明于大道,复从而问焉。皇人曰:子欲修其身,先冷其意而后可也。故内安其神,外去其欲,众患或起,以气治之。 黄帝曰:修道者,亦有患乎?皇人曰:闻道晚者则先已泄其真气而虚败,恶得无患乎? 黄帝访道(资料图 图源网络) 黄帝曰:敢问以何气治之而可?皇人曰:其小用水,其大用火,一…
-
解码道教文化中的河图洛书
玄门讲经2017-06-14
一、伏羲照河图以画八卦,大禹因洛书而作《洪范》“九畴” 被喻为“万古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以隐语的方式对道教内外丹修炼的原理做了说明。如“九还七返,八归六居”;“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应。四者合三十,阳气索灭藏。”《参同契》的这个传统为宋代张伯端的《悟真篇》所继承,其谓“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