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怎么看“圣人之德”
玄门讲经2017-06-05
《刻意》一开篇就讲五种士人:山谷之士、平世之士、朝廷之士、江海之士、导引之士,认为这五种士人都未达极致。 圣人之德超出五种士人 庄子提出了一种境界,可以超越所有五种士人,叫做“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这种境界就是“道”,庄子说,“天道之道,圣人之德”,可以如此。以圣人兼容五家之长,而又超于五家之上,这很似西汉司马谈所作的《六家要指》,所以姚鼐就说:“此篇乃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之类。…
-
海神妈祖 保佑生育护平安
玄门讲经2017-06-05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 海神妈祖保平安 海神妈祖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汉族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 保佑生育新职能 妈祖保佑生育 令人费解的,是妈祖保佑妇女生育的职…
-
道家服饰知多少 羽衣鹤氅话逍遥
玄门讲经2017-06-05
以鸟类羽毛作为服饰,曾经是我国先民的一种重要的着装方式。在许多史前岩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鸟羽装饰身体的人物形象。如云南沧源岩画,其中就有许多头插羽毛、身披羽饰的人物形象。使用鸟羽作为装饰物的习俗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鸟类的原始崇拜。根据考古学资料,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东方沿海和东南地区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构成这一文化体系的共性相当明显,其中各氏族部落对鸟的崇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云南沧源岩画 道家将仙人形…
-
孔子与老子:中国人精神中的两个维度
玄门讲经2017-06-05
孔子与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横跨千古的两位思想巨人,他们分别开创了儒家与道家学派,从而一举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格局并进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将孔子与老子进行对比是一件十分有趣且意味深长的事。 孔子和老子 孔子与老子洛邑之会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和老子,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家在洛邑(今洛阳)曾有过一次见面,史称“孔子问礼于老子”。关于这次“巨人之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这样记载的: 孔子适周…
-
“报怨以德”的智慧
玄门讲经2017-06-04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六十三章 大概意思是说: 大要从小做起,多要从少做起,报答怨恨,从“德”做起。 解决困难要从容易的开始,想要成大事要从细微的开始;天下所有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开始;天下再伟大的事情,必定从细微的开始。所以有道的人从来自以为大,也不做什么大事,因此能成就其伟大。 报答怨恨 从“德”做起 解读老子文章背…
-
关公前世 慈善济民露水神
玄门讲经2017-06-04
从前,每逢遇到天旱的时候,人们总是要抬着一尊神像来祈雨。这尊神像不是别人,他就是被人们称为“忠义之师”的关公。人们为什么要抬着关公来祈雨呢?河北省孟村一带民间流传着个古老的故事。 关公 传说从前有这么一个地方,这里的人们专干缺阴丧德的事。这传到天上,玉皇一听,顿时气得横眉倒竖,一怒之下,便令管下雨的神官在三年之内不许往那里下一滴雨,要把那里人全都饿死。 玉皇大帝的这一旨令,可苦了这一带的老百姓,一片片碧绿的庄稼由绿变黄…
-
庄子话养生:“达生”才是最终目的
玄门讲经2017-06-04
“通晓生命的真情的人,不致力于对生命没有意义的事;通晓性命的真情的人,不致力于人的智慧无可奈何的事。养身必须先有物质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有余而身体却没能保养的人是有的;生命的存在必须先不离开身体,身体没有离开而生命却已死亡的人是有的。生命的来临不能拒绝,生命的逝去不能阻止。悲哀啊!世人以为保养身体就足以保存生命;但保养身体真的不足以保存生命,那么世人所做的又怎么值得去做呢?闭馐亲哟似豢妓驳幕啊?养生本是庄…
-
修仙之人为什么要守庚申?
玄门讲经2017-06-04
我们常听说“守庚申”,那么什么是庚申?为什么要守庚申呢?庚申,就是庚申日。中国的历法有以甲子计算的,比如甲午年,戊申月,庚子日,丙寅时之类。庚申日是六十甲子日的一天,每六十天就有一天是庚申日。 庚申日是三尸神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 《太上感应篇》说:“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也就是说,庚申日是身中三尸神上天报告人善恶的日子,修仙之人,恐三尸在天庭打自己的小报告,所以庚申日,彻夜不眠,使三…
-
《道经知识宝典》(八)经戒法箓传播之道经
玄门讲经2017-06-04
唐代道教,由于皇室的积极提倡,促使道教仪轨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这时在经戒法的传授方面,已然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科范。记述经录传授的著作也出现不少,多在《道藏》之中保存下来。 道可道,非常道 唐代道教有严格的道阶品位制度 唐代道教有严格的道阶品位制度,各道派传授的经录亦有不同。道经规定:初学道者,男号录生弟子,文号南生弟子,已婚者夫为清真弟子,妻为请信弟子。入道之后授初真戒者,称太上初真弟子。然后可请受正一盟威法和…
-
《道经知识宝典》(七):隋唐五代外丹经
玄门讲经2017-06-04
隋唐五代是道教外丹术较为兴盛的历史时期。随着两晋南北朝道教的成熟化,这一时期出现的外丹经,在理论架构上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发展。同时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道教外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唐代炼丹术士在此基础之上,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又由于人们盲目相信外丹,有些帝王和王公大臣均因误服外丹而硕命,外丹实际效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怀疑,唐末之后,道教外丹终于走向衰落,而为内丹所取代。 魏伯阳炼丹图 外丹方术走向义理化 自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