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武当丨百鸟衔泥塑神像 江南第一真武道场
道教神仙2016-06-16
文/知乐斋主 新安之境多山水,遇水旱之灾往往祷之于水神真武,齐云山早在南宋就为江南第一真武道场,本邑士人奉祀真武,募修宫观,捐献田产等,为齐云真武道场的鼎盛贡献尤多。齐云山上应北斗虚尾之宿,“玄帝之居天造地设,与楚岳太和相表里,历赵宋以来水旱祷祀辄应,然尚秘而隐也。”虽齐云与武当南北呼应,但明以前的齐云山真武信仰的影响仍仅限于江南一地,不为外界所知。 一、皇家敕建江南真武第一道场 经由世宗敕建和时常举办皇家建醮,齐云声…
-
明代神乐观高道:杨震宗与《大成金书》
道教神仙2016-06-16
杨震宗与永乐间著名高道周思得相识 宣德年间杨震宗任神乐观提点。关于杨震宗史料阙如,笔者仅在《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中见到他写的一个识。 《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由林灵真汇编,明永乐间著名高道周思得重印,说明杨震宗与周思得相识。周思得在永乐朝执掌灵官庙并入职道录司。 大成金书 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为周思得业师 《西湖游览志》称:“皇明永乐间道士周思得者,仁和人,操行雅洁,精五雷法。成祖闻其名召试称旨建天将庙居之,扈从北征累着…
-
明代神乐观高道:傅同虚、胡守法
道教神仙2016-06-16
文/李政阳 左正一仙官傅同虚 编订《斋醮仪范》 傅同虚(1321~约1398) ,字虚堂,号同虚子,明初龙虎山崇元院道士,今江西金溪县人。傅同虚师从吴性安学洞玄法,尤精符咒科仪,以道法灵验著名。“洪武初授格神郎五音都提点,左正一仙官,主领神乐观事,掌天地坛,事卒赐祭葬。” 洪武六年入京居朝天宫,“赋诗、讲道经、修较道门斋科行于世,教檄且授教门讲师,祷雨雪复应,凡侍祠八年,宠眷有加。”洪武七年与宋宗真、赵允中、傅同虚、邓仲修、周玄真…
-
神乐观知观蒋雷谷师徒 承武当、龙虎道法
道教神仙2016-06-16
文/李政阳 蒋雷谷,字同寿,元末明初江西贵溪人,幼时曾游上清宫,叹道:“这岂是肉骨凡胎能够居住的地方?”即以龙虎山洞观院高道练太素为师。 大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陲,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古代这里称为仙源乡招宾里。其街曰: “琼林”。左拥象山,右注沂溪。溪山环拱,实乃仙灵都会也,古老相传。这里是九龙聚会的宝地。民谣云: “九龙集结上清宫.天师擒妖显神通。唯有一龙不伏法.顺水飘游遇虎凶。”这九龙指的是上清宫周围的天门山、台山、乌…
-
明神乐观高道周玄真 雷法传人求雨必应
道教神仙2016-06-16
神乐观道官大都属于擅长或拥有各种道法传承的正一道士,这与正一道擅长斋醮科仪,以及正一道圈子在朝廷拥有一定影响力有关。 鹤林先生周玄真 宋末元初高道杜道坚弟子 周玄真,明代嘉兴人,字玄初,别名元真、原初,自号鹤林先生。《姑苏志》卷五十八载其“十二入紫虚观,从李太无为道士。太无,杜道坚弟子也。” 李太无即李拱瑞,掌嘉兴紫虚观。杜道坚有赵孟《隆道冲真崇正真人杜公碑》及朱右《白云稿》记其事。道坚初以天庆观葛蒙庵为师,后入茅山阅…
-
郑观应与道教丨终生践行道教养生 健康由自己做主
道教神仙2016-06-16
文/管林 《抱朴子黄白篇》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月一成金亿万年”。意思是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故若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道教以生为乐,重生恶死。所以强调“重生贵术”,重视养生,相信通过人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变常规的自然事物和现象。郑观应祟道、学道六十徐年,所以也特别重视和实践养生之道。其养生之道,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以不伤…
-
郑观应与道教丨道教思想教你防病于未然
道教神仙2016-06-16
文/管林 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步形成的我国本土的宗教。东汉顺帝(125一144在位)时,张道陵倡导的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于是道教逐渐形成。 一、道教中的道与德 “道”在道教中是唯一的理论基础,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而所谓“德”,就是“道”之在我者,它…
-
郑观应与道教丨宗教救国论者的三大夙愿
道教神仙2016-06-16
文/管林 郑观应(1842一1921),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学道后,吕纯阳祖师赐号曰“虚空”,陈抱一祖师赐号曰“一济”,张三丰祖师赐号日“通济”。他不仅是我国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实业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而且也是一位道家弟子。 一、幼年慕道 他从小好道,相信得道成仙之说。他说:“余夙慕真宗,广求仙诀,博览三教经书,知古今得道而成仙者代不乏人,或岩栖谷隐,或尸解飞升,遂夏然与世隔。”由于他“性本凡庸,质又屏弱。睹光阴之易逝,悲…
-
郑观应与道教丨修道后入世与出世的矛盾
道教神仙2016-06-16
文/张秀莉 在修道过程中,丹财不足是困扰郑观应的一大问题。入室修炼的耗费巨大,必先备办药材,而求药亦有数义:一求传药之师,二求买药之财,三求藏药之所,四求产药之地,五求验药之方,六求采药之器,七求护药之侣。而积德立功尤为求药之大本。“惟平日好义,丹财不足,故先学南宫三五飞步之术,欲立功积德,而后炼三元。恨所遇方士已费不赀,而苦炼无效,矢志不懈,冀邀天眷。”由此可见,积德与积财之间即存在矛盾,要积德就要清正廉洁、仗义疏…
-
郑观应与道教丨修道成仙与经世实践目标一致
道教神仙2016-06-16
文/张秀莉 郑观应的道教信仰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除了其对“道”的理解逐渐深刻外,也较多受到他自身经世实践的影响,从其著述中所反映出的思想来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信仰与实践相反相成的变动过程中,虽然有时较多表现为通过经世实践以救国,有时更寄托于修炼成仙以济世,但两者的目标始终一致。 一、第一阶段1858-1870年,年龄在17岁到29岁之间。 即他初到上海,在新德洋行和宝顺洋行学生意的这段时间。其思想集中体现在1873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