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口口声声所说的龙脉到底是什么
玄门讲经2017-06-02
龙脉,即山脉,包括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比喻做龙。 清代的《阳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把小环境放入大环境考察。 龙脉是民族的动脉 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
-
天公幼子土皇哭闹分四季
玄门讲经2017-06-02
相传,天下有了人类和万物,伏羲又分出了一年与四季,但四季无人管理。盘古盘生兄弟让金、木、水、火、土五兄弟共同管理,谁知他们各人想得一个样,说得不一样,把事情办得一团糟。 土皇图(资料图) 金大哥背着土皇分四季 金大哥找四个弟弟商量分四季,商量了几天也无法分一天,趁土弟弟在外贪玩,木二哥把三个哥弟找来,一人分一季,把四季分掉。土弟弟回来,听说自己没有份、气得又哭又闹,四个哥哥只好从自己分管的一季中各分出十八天,正好每人分…
-
庄子眼中的“人间世” 天道人道两难全
玄门讲经2017-06-02
文/张京华 《人间世》这一篇,叙述比较精细,而线索却很明朗。开篇讲述孔子的弟子颜回将往卫国出仕,和孔子有一番对答。又讲鲁人颜阖也将往卫国出仕,和蘧伯玉有一番对答。后面说到叶公子高使齐,和孔子有一番对答,以及孔子往楚国出仕,楚狂接舆的一番话。四个故事内容相近,特别是前两个故事,连背景都是一样的。 篇中又叙述匠石在齐国见到栎树,继而说到宋国商丘的大树和荆氏的树木,篇尾较短的一章也是说山木,含义都大致相同。 中间支离疏一章,…
-
天神被谪降到人间以后怎么办
玄门讲经2017-06-01
“谪仙”是道教神仙中特殊的一类,他们是因过失而被谪降到人间的,具备超凡神性,同时又兼具不同程度人间化的特质,是一种具有不完美神性的人。本文以白玉蟾的修道思想为例,剖析道教中的谪仙观念。 “谪仙”是一种具有不完美神性的人 神仙信仰是中国道教的核心信仰,列于世俗尘嚣之外的神仙是道教彼岸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谪仙”则是道教神仙中特殊的一类,他们是因过失而被谪降到人间的,具备超凡神性,同时又兼具不同程度人间化的特质,是一种…
-
怎样在群山之中寻找真正的龙脉
玄门讲经2017-06-01
形法派认为觅“龙” 应循以下几点: 一 首寻祖宗父母 审气脉 别生气 分阴阳 这里,祖宗指山脉的出处,亦即群山的起源之处,父母山即山脉的人首处,山脊的起伏轮廓线为脉的外形,审脉时先粗观是否曲屈起伏,再细察山的分脊、合脊处是否有轮有晕,起伏有晕者则脉有生气,吉;否则为死气,凶。分阴阳即是考察山的向背。阴阳是风水里一对极重要的范畴,可表征各种各样相对立的概念,不同的条件下说法相异,在此,形家将之简单化,对于一座山而言,以南有阳…
-
长寿老人济贫穷 八仙感恩高架桥
玄门讲经2017-06-01
长寿老人济贫穷 野果充饥 在雨湖西岸,有一座叫长寿山,是因为山上住着一个姓郑的长寿老人而得名。他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体却非常健旺,做起事来年轻人都比他不上,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岁。他一个人住在山上,搭了一个茅棚子,每天砍柴、打猎、种地,样样都行,他种的庄稼又多又壮;他要打猎,百发百中。所以他的东西吃不完,用不完。但他自己非常俭省,把剩下来的东西都周济了穷人。只要是来求他的,不分是认得的邻舍、朋友,还是不认得的过路行人…
-
“玉亦仙药,但难得耳” 道家自古就爱玉
玄门讲经2017-06-01
博大精深的中国玉石文化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玉石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对玉的崇拜和信仰。人们一直认为玉是自然界的精华,有生命,可以生长,具有多种超自然的秉性;认为玉能通灵,可以飞升玉为阳物之精,生服之延年益寿。玉器的佩戴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就是组配。即将许多不同的语玉器组合起来佩戴。主要有玉璜、玉瑗以及珠等等。用丝线将各种玉佩连缀起来,佩戴在身上。组配中最重要的是玉璜,在其中其平衡作用,另有玛瑙或绿松石珠负责连缀。 资料图…
-
道教轮回观 五道与六桥
玄门讲经2017-06-01
五道乃是道教本身轮回转世体系,今人多知六道而不知五道轮回。 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据《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载: 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神道)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为人神(人道) 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畜生道) 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饿鬼名也(饿鬼道) 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狱人名。(地狱道) 还有道教六桥只说: 所谓六桥是指金桥, 银桥,…
-
儒道二家看待知与不知有何差异
玄门讲经2017-06-01
《道德经》二章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淮南子》中有“不知乃知,知乃不知。”这与我们在《论语》中耳熟能详的“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和孔子在认识论上的巨大差异。孔子跟弟子子路强调,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人。然而在老子的思想世界中,世间万般都是相对的,除了美丑善恶这两组相对的概念外,就接着抛出“有无相…
-
穿越古今中外 道家治国精华的盛世回音
玄门讲经2017-06-01
文景贞观:道家治国的盛世回音 翻开中国历史,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历来是国人津津乐道的太平盛世。如果仔细探寻这两大盛世的历史轨迹,我们会发现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一个值得深思的共同之处是,这两大盛世的为政者都崇尚道家治国之道并将其运用于政治实践。 在汉武帝以后,儒学虽然成为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道家政治智慧并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先后曾有唐玄宗李隆基等八位皇帝注释和阐发《老子》,汉、唐、宋、明、清等伟大帝国的创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