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什么事情最积德
玄门讲经2017-06-11
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人们都想得福报,儿女都好,都有前途,父母长寿,怕凶事横祸降临自己的身上和家中。但是要想得到福报,无灾无难,就要做行善积德之事,不做损人利己的坏事。 (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我们来看看做些什么事可以积累善德,得到福报,福及子孙。 一是 孝 百善孝为先,孝的意义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 道家认为 孝道应该是出于自然的一种行为,但是人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能为…
-
吕洞宾修道故事(十三):仙剑变化 度测人心
玄门讲经2017-06-11
当年,吕祖离开终南山,下山仙游济世度人之日,他的师父钟离权送给他一支宝剑。这支被称做天遁宝剑就变成了吕祖日后考验一些凡胎俗骨的道具,也是他是否度化谁的试金石。 天遁宝剑(资料图 图源网络) 美色验人心 有一天,吕祖装扮普通游客的模样,他将随身宝剑化成一名艳妇,前后来到山寺中,有些和尚见了烟视媚行的少妇,几乎像蜜蜂绕著花儿一样,紧盯著瞧,寺中唯有一和尚独自在打坐,闭目如常。 不久,这打坐的和尚突从蒲团上起身,走出寺门,下山…
-
清静经注解:人心品第六
玄门讲经2017-06-11
原文: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 注: 夫人神好清者。一阴一阳乃为人,人得一为大,大得一为天,超出天外,方为夫字。人者,得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相结,以为人也。神者,禀父母之性为元神,受天地之性为识神。而元神无识无知,能主造化;识神最显最灵,能应变无停。此神是人之主人翁,而其神之原,出于无极,道家呼为铁汉,释氏唤作金刚,儒家叫做魂灵,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在身为魂,出身为鬼,修善为仙为佛,作恶变禽变兽。 夫元神,随身之有…
-
清静经注解:道心品第五
玄门讲经2017-06-11
原文: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注: 人 者,善男信女也;能者,至强无息也;常者,二六时中也; 清 者,万缘顿息也;静者,一念不生也。 修道之人,以清静为妙。非礼勿视,则眼清静矣;非礼勿听,则耳清静矣;非礼勿言,则口清静矣;非礼勿动,则心清静矣。 天地悉皆归 者,得明师指点身中之天地。天气归地,汞投铅也;地气归天,铅投汞也。神居北海以清静之功,则身中天气悉归之,耳身外天气以随之;神居南山以清静之功,则身中地气悉归之,耳身外…
-
无魔不成道 修道者为何要过魔考
玄门讲经2017-06-11
魔考,又称魔试。道教有古谚说:“无魔不成道。”所谓“魔考”之说,源自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元始天尊遣真武大帝降伏群魔 据道经记载,五帝大魔为万神之宗,有天福而无天德,常傲慢自大,称自己与诸天上帝齐功,经常在上界与诸天战斗。天上神魔斗争,则人间劫火洞然,兵戈四起,生灵涂炭。元始天尊悲悯群生,故遣真武大帝降伏群魔。自此,诸大魔王束手服膺,皈依太上无极大道,共在元始天尊前发大誓愿,若未来世有学道求仙者,诸大魔王并与…
-
“道”生养万物 行善亦是修道
玄门讲经2017-06-11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道教对生命的独特看法,决定了它特殊的慈善观。 “慈者,万善之根本。人欲积德累功,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物虽至微,亦系生命。”道教书中载述的仙真事迹,无论如何神异离奇,但都是以慈悲仁爱作为基??道教“贵生”理论 与很多宗教不同的是,道教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修道成仙、长生不死。“贵…
-
吕洞宾修道故事(十二):赠墨成金 有善必报
玄门讲经2017-06-11
吕仙祖挂单赠墨 吕仙祖到江西一带游历,徜徉于山水观寺之间,时而遇到一些山野隐居的奇特之士。 有一天,进入袁州(江西省宣春县)的开元寺挂单(临时借住),便在浴室洗澡,发现有个大井,水居然是热的,原来这里有很好的温泉,吕仙祖几乎乐于天天泡汤,很喜欢这种“清兮濯我缨”(洗发)(注:语出屈原的“卜居”文)的生活,一连住了十多天,由于这里的住持和尚很健谈,两人聊在一起,天南地北,有说不完的人生体验,和黄老修行之道。同时,寺里的…
-
清静经注解:三才品第四
玄门讲经2017-06-11
原文: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注: 清者 ,轻清也;浊者,重浊也。源者,源头也;静者,无为也;动者,有为也;基者,根本也。 何为 清者浊之源 ?夫天,本是清气上浮,这清气从地中发生。地本阴浊之体,由阴极而生阳,浊定而生清也。男本清静之体,女为污浊之身。虽清静之体,其源出于污浊之身也。丹道以神为清阳之体,而神之源头,由交感之浊精化成阳精,由阳精而生气,由气而生神也。故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岂不是清者浊之源? 动者静之基 …
-
学道看看《金刚经》 学佛看看《道德经》
玄门讲经2017-06-11
一部是佛门宝典,大乘般若部的了义经《金刚经》,一部是道家镇山宏篇《道德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分量。末学不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看作是古印度文化的一部分,而是将之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分。一者是佛教在今天的印度已经几近灭绝,二者是大乘佛教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已经融合进民族的血液、文化传承中了,没有办法再分析出来了。道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虽然老子也不一定知道自己被后人封为了道家的“祖师爷”就像孔子…
-
吕洞宾修道故事(十一):显化度僧 修行在为
玄门讲经2017-06-11
吕祖得道成仙之后,在江湖上游历,他的行踪,有的时候是神,有的时候是仙,有时却是人。人而神之,神而人之。 学佛何必打坐? 庐山(江西)开元寺,有位和尚,名叫法珍,他在此修禅已二十年,平时斋戒打坐,诚心修为。 某天,法珍和尚正在打坐,有位道士来拜访,劈头就问:“坐禅就了解生命之道么?” 法珍听了,并不张开眼睛,仅缓缓的答说:“然也??道士又问:“学佛,戒贪嗔淫杀,是为了什么?你在打坐时,就会没有贪嗔淫杀之心,但当张眼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