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教义中“自然”二字怎样理解
玄门讲经2017-05-23
自然,在道教教义中是指“道”的存在、运动、变化的一种特性或状态。道教以 “道”名教,将“道”作为教义思想的核心。由“道”出发,从不同角度派生出了“朴”、 “一”、“柔弱”、“无为”、“不争”等观念,“自然”也是其中之一。“自然”所描述的就是“道”的不加任何强制、不依靠任何外在原因、自己发生、自己存在、自己演化、自己消灭的一种性质和状态。《通玄真经》卷八《自然》篇,唐代默希子题注称: “自然,盖道之绝称,不知而然,亦非不…
-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玄门讲经2017-05-23
张陵,道教称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他的八世祖为“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张良辅佐刘邦打天下,建立了两汉王朝,被封为“留侯”。而张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随赤松子学辟谷,导引轻身之术。 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也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所以,生下儿子,即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 张道陵像 张道陵年幼时 张道陵自幼聪慧,七岁…
-
何谓“心斋”
玄门讲经2017-05-23
原文:《南华真经》曰:颜渊问道于孔子,孔子曰:汝斋戒,吾将告汝。颜渊曰:回贫,唯不饮酒、不茹荤久矣。孔子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汝一志,无以耳听而以心听,无以心听而以气听。疏沦汝心,除嗜欲也;澡雪汝精神,去秽累也;掊击其智,绝思虑也。夫无思无虑则专道,无嗜无欲则乐道,无秽无累则合道。既心无二想,故曰一志。 《心斋》 颜渊问道于孔子 颜渊向孔子问道,孔子说:“你先斋戒,然后我再告诉你大道所在。” 颜渊回答:“弟子生活贫…
-
《道德真经》——魏王弼注三十一至三十五章
玄门讲经2017-05-23
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惑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澹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
-
老子的神化形象——太上老君
玄门讲经2017-05-23
中国道教对老子的神化称呼,又称“太上老君”、“太上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 老君像 道教经典中对老子有各种神化说法,大致说老子以“道”为身,无形无名,生于天地之先,住于太清仙境,长存不灭,常分身化形降生人间,为历代帝王之师,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大成子,祝融时为广成子。 道教最高尊奉三清尊神,分别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老子就是其中的道德天尊,可见老子地位之高。 …
-
民国铅印道藏——丁福宝《道藏精华录》
玄门讲经2017-05-23
《道藏精华录》,丁福保编辑,曾于民国期间铅印出版。编者有鉴于道教典籍浩如烟海,卷帙庞大,内容博杂,不易披阅,故精选正续《道藏》及藏外道教著作中义理纯正,于摄生炼养、人生修养最为切要之典籍一百种一百四十八卷汇编成书。所选不但囊括了道教经论、道藏目录、道书提要、道家传记、道教养生延龄要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且文字精炼,繁简得宜,均为卷帙不大之道书,最多无超过十卷者,可谓得其精要。每种典籍之后还精选修身养性、益寿延龄箴言作…
-
评盖建民教授新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
玄门讲经2017-05-23
盖建民《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 进入21世纪以前,学术界对于道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隋唐之前,尤其是早期道教更是道教学术研究的重心。自21世纪初开始,在前辈学者的引领下,一批年青学者开始对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进行系统研究,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而且还促使全真道成为了当前道教研究的热点。然而,相对而言,学术界对于金丹派南宗的关注却明显不够,一直未出现系统性的研究著作,而四川大学道教与…
-
太阴月仙——嫦娥
玄门讲经2017-05-23
嫦娥这一形象最终被重塑为道教的太阴月仙,成为道教仙谱中地位显赫、权职重大的月宫女主。与“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神话并列为中国四大神话的“嫦娥奔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其自产生初始,就与中国传统的神仙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道教神仙信仰形成以后,其本身所具有的追求长生不死的内容以及渴望自由快乐的品质,受到了神仙家和道教徒的青睐,因而被不断地改造,“嫦娥奔月”…
-
楼观道的来龙去脉
玄门讲经2017-05-23
关陇地区道教派别楼观道 楼观道是以今陕西周至县终南山下的楼观台为中心,传播于关陇地区的一个道派。据道书记载:终南山北麓的古楼观台,原是西周大夫尹喜的故宅,因尹喜在此结草为楼,观星望气,故称楼观。相传周昭王时,老子西游过函谷关,关令尹喜登楼观望,见有紫气东来,预知神人将至,乃迎接老子至其宅中,请问道教,老君因说《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后来尹喜又去成都青羊肆会见老君,老君赐其名号曰文始先生、无上真人,二人遂共去西方,化胡…
-
《道德真经》——魏王弼注二十六至三十章
玄门讲经2017-05-23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是以重必为轻根,静必为躁君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以重为本,故不离。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不以经心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轻不镇重也,失本为丧身也,失君为失君位也。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顺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 善言无瑕谪, 顺物之性,不别不析,故无瑕谪可得其门也。 善数不用筹策,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