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京华说《庄子》:《徐无鬼》
玄门讲经2017-06-02
此篇有不少精彩处。 开篇徐无鬼见魏武侯。徐无鬼居于山林,魏武侯一见就慰劳他说:“先生太穷困了!苦于山林中的辛劳,所以肯来拜见我。”他却回答说:“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徐无鬼说,君王想要满足嗜欲,加重喜好和厌恶,那么性命就会穷困了;君王想要去除嗜欲,减少喜好和厌恶,那么耳朵和眼睛就会穷困了。所以君王的神与形都需要慰劳。就在魏武侯愕然语塞之际,徐无鬼向他讲起相狗马术,说上等的狗马都怅然若失,引得“中人之才”的魏武侯…
-
张京华说《庄子》:《庚桑楚》
玄门讲经2017-06-02
庚桑楚是老子弟子,此篇载其事迹,又载老子言行。古书所载老子之言,大多不易通晓,大概由于老子多用譬喻,又加多为口语,或许还有楚人方言的缘故。但是举凡老子的只言片语,至今看来都是弥足珍贵的。 此篇大意及文笔,学者评论道: 王曰:“夫能达于至道之妙者,则处无为,任自然,不期于化而物自化。此庚桑楚之能若是矣,庄子因而作《庚桑楚篇》。” 归有光曰:“首论至德之人,此言修身俟命。次举生死学术之辨,此言去累完德。末言遗毁誉、好恶、生…
-
张京华说《庄子》:《知北游》
玄门讲经2017-06-02
“知”读作“智”,如西洋所谓“哲学爱智慧”之“智”。 以“智”作为寓言中的人物名,这在庄子之前和之后,都绝无仅有。 篇中说到:“智”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之丘,见到了“无为谓”。返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丘,见到了“狂屈”。最后返于帝宫,见到了“黄帝”。“智”向他们三人问了同一个问题:“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无为谓”三问而不答。“狂屈”说:“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黄帝说:“…
-
张京华说《庄子》:《田子方》
玄门讲经2017-06-02
《田子方》篇的主题,朱文熊说:“此篇线索最易明了,大意在至道之真,非可言传耳。”王丹龙说:“此篇语极精究,与《大宗师》、《德充符》出入同致。” 田子方史载其为子贡或子夏的弟子,孔子的再传弟子。韩愈又谓田子方为庄子之师,《送王埙秀才序》说:“盖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流而为庄周。故周之书,喜称子方之为人。” 关于田子方的学行,《吕氏春秋重言》说:“故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詹何、田子方、老耽是也”,《淮南子泰…
-
张京华说《庄子》:《山木》
玄门讲经2017-06-02
一 关于《山木篇》的主题及文采,学者早有指出。 柳宗元曰:“此言处世之道,正与内篇《人间世》参看。” 欧阳修曰:“以有用藏于无用,只是个虚己,不逐物,不恃美。” 陆长庚曰:“此篇所论全身免患之道,最为详悉,与内篇《人间世》参看。其要只在虚己顺时而去其自贤之心。熟读此者,可以经世务矣。” 林云铭曰:“此篇阐发全身远害之理,可以补内篇《人间世》所未备。” 宣颖曰:“接连写出数层妙境,使人有目不及眨之趣。蝉一层,螳螂一层,异鹊…
-
庄子话养生:“达生”才是是最终目的
玄门讲经2017-06-02
“通晓生命的真情的人,不致力于对生命没有意义的事;通晓性命的真情的人,不致力于人的智慧无可奈何的事。养身必须先有物质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有余而身体却没能保养的人是有的;生命的存在必须先不离开身体,身体没有离开而生命却已死亡的人是有的。生命的来临不能拒绝,生命的逝去不能阻止。悲哀啊!世人以为保养身体就足以保存生命;但保养身体真的不足以保存生命,那么世人所做的又怎么值得去做呢?闭馐亲哟似豢妓驳幕啊?养生本是庄…
-
庄子求至乐 乐至而和者至寡
玄门讲经2017-06-02
《至乐》的乐,解为快乐。礼乐的乐,读作音乐的乐。二者读音不同,意思却是相通的,《礼记》说:“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乐的乐,还可以解为喜悦的悦。所以庄子这一篇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乐学,而乐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身心的快乐。 前面各篇,如《齐物论篇》论及“天籁”,《养生主篇》说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天运篇》载北门成论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但是专门以“乐”名篇只有此篇。 至乐是一种…
-
张京华说《庄子》:《秋水》
玄门讲经2017-06-02
《秋水》这一篇,按次序是排在外篇的中间,但是地位很高,历代都有极好的评价。如林云铭说:“是篇大意,自内篇《齐物论》脱化出来,立解创,既踞绝顶山巅,运词变化,复擅天然神斧,此千古有数文字,开后人无数法门。”朱文熊说:“此篇论大小贵贱处,似从《齐物论篇》来,然曰‘无以人灭天’,见道之至大者仍在无为,则亦《大宗师》之旨。”又说:“此篇为庄子极得意文字。”锺泰说:“此篇河伯、海若问答一章,实撮内七篇之精蕴而熔炼以出之,且有…
-
顺从俗情 人与禽兽无别
玄门讲经2017-06-02
《缮性》开篇一句话说:“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缮,解为修治。俗,指世俗。二句意谓在世俗中修治性命,学习以期回复其本性。 学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 中国古代总是很重视学习,认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而区别于其他动物,就在于学习,所以“最为老师”的荀子,其书第一篇就是《劝学》。学习是要将自己的本性提厮起来,勿使坠落于俗情,所以对于世俗,一定要撄逆而上,不能顺从俗情,一泄而下。顺从俗情是很容易的,这不需要学习,但是由此而…
-
庄子眼中的“圣人之德”
玄门讲经2017-06-02
《刻意》一开篇就讲五种士人:山谷之士、平世之士、朝廷之士、江海之士、导引之士,认为这五种士人都未达极致。 圣人之德超出五种士人 庄子提出了一种境界,可以超越所有五种士人,叫做“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这种境界就是“道”,庄子说,“天道之道,圣人之德”,可以如此。以圣人兼容五家之长,而又超于五家之上,这很似西汉司马谈所作的《六家要指》,所以姚鼐就说:“此篇乃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