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民俗:“灰”的驱邪逐毒之妙用
玄门讲经2017-05-29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现在有些地区每逢二月二还有撒灰囤之俗。清早,天蒙蒙亮,取锅底的草木灰,在自家门口或院落里撒灰线成数层圆圈,以成粮囤之形,并于粮囤边上撒成一只登梯,然后“踏”梯“上”囤,在囤子中间放点玉米、小麦、黄豆、谷子或高粱,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资料图 灰,《说文》解“灰”为“死火余烬”,无疑,指的是物质燃烧后的残留物。但是,在中国神秘文化体里,灰居然也是用途广泛的法宝。笃信灰…
-
道家仙人信仰 催生神秘黄鹤楼
玄门讲经2017-05-29
资料图 黄鹤楼驾鹤仙人的身世之谜 只要提到黄鹤楼,就会联想起白云黄鹤,就会想起仙人乘黄鹤的美丽神话传说。至于这个仙人,古籍记载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费,抑或是费文,一说是王子乔。有记载费为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性格谦素甚廉,家无余财,据说他死后升仙;王子乔随道士在蒿山修炼三十多年,功成升仙,骑鹤返乡,受到乡民的奉祀。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即得道成仙。不过,唐宋时期,驾鹤之宾又演变成了吕洞宾。它的名气比…
-
为什么古代君王坐拥天下 却仍多怀成仙梦
玄门讲经2017-05-29
黄山仙人飘海图 超脱自然力束缚 仙人完全超脱了自然力的束缚,也不受社会力量的限制,他们“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神仙传彭祖传》)仙人不仅可以在自然界任意遨游。而且不受世俗社会家长制独裁政权的束缚,使拥有最高权力的君王都奈何不得。 君权之上的“快活神仙” 在道士看来,"道"是高于君权的,仙人自然能超越…
-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道教琴人
玄门讲经2017-05-29
自汉代道教产生以后,就有了出家修行的道士和居家从事修身炼养的信道之人,而在这些人中有些是能琴者,如一代天师张道陵、刘向、孙登、陆修静和陶弘景等人。 道教天师张道陵 张道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道教的创始人。他“性沉默,好古博经史,兼明星气图纬之学,尤妙抚琴,别得真趣。”在创立五斗米道后,他以符水咒法替人治病,并开创道教的养生传统。东汉明帝时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来悟通仕途沉浮,无益于年命,便辞官隐居。朝廷…
-
处世哲学——“穿鞋”的智慧
玄门讲经2017-05-29
俗话说:“爷不爷,先看鞋。一双鞋,趁半截。”意思是说,穿鞋对一个人的体面是很重要的。这个人的身价、品位、教养都可以从他穿什么鞋上看得出。 资料图 明人张瀚的“穿鞋”智慧 这是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记述的一个故事,张瀚初任御史,去拜访好友王廷相。一路上他只见两个轿夫都穿着新鞋,走路很小心,生怕弄脏了便择地而行。这时突然下起雨来,道路变得泥泞,一不小心踩入水坑,于是轿夫就不复顾惜地向前走了。 王廷相听说此事,就告诉张瀚:…
-
解说道教服饰
玄门讲经2017-05-29
资料图 道教服饰,指道教徒的衣着穿戴,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又称“法服”、“道服”、“道装”等。冠服:道士平时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斋醮仪式中穿着衣帔的总称。早期道教对于冠服之规定甚为简单,从南朝刘宋陆修静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趋向严格,冠服区别愈加明显。据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对各类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确规定。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
-
世俗还是高深 道教何去何从
玄门讲经2017-05-29
资料图 中国古典文学,以诗为最高,四言诗为典雅训奥,《三百篇》堪称典范之作。然至于魏晋,四言诗佳作已不多,遂有五言七言之兴。诗至于唐而最盛,宋而有词,词相比于诗,其在品格上是低的,所谓“诗庄而词媚”,诗言志,具有高尚的教化意义,词则言个人情感之事为多。然宋词之鼎兴,与宋朝市民经济发达有关,也与宋人诗歌可以超迈唐人的地方不多有关。道教的发展也是如此。 先秦道教 士族与庶民的较量 道教在先秦时期,虽有房中、导引、服食,三大…
-
道家是如何超度的?
玄门讲经2017-05-29
资料图 度亡在道教而言,即是以经文、咒语以及法师内功的力量,将沉沦于地狱之中的亡魂,救拔出来,并且施以法力,希冀可以令亡魂上升天堂或者是投胎为人的方法。一般亲友离去做超度多需要请道士、和尚来家中一阵敲打,音乐铿锵,香火冲天;但也有一些朋友,由于条件有限不能请僧道,亦无时间前往寺庙请求超度,亦可以使用本法对亡灵进行超度,灵验与否全在个人之虔诚。 天尊慈悲,常垂甘露之法,唯愿发愿众生能奉本法,精进行持,不仅超度亡魂,亦利…
-
和光同尘是同流合污吗?
玄门讲经2017-05-29
资料图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四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这里都提到了一句话,就是“和光同尘”。 何为“和光同尘” 王弼注云:“锐挫而不损,纷解而…
-
谶纬与道教经书的废禁
玄门讲经2017-05-29
中华道藏 许多封建统治者在夺取最高权力之前,都曾利用过谶纬预言为自己制造舆论。当他们登基之后,地位发生了颠倒性的变化,对谶纬的态度也随即根本改变,变为防止别人利用谶纬颠覆自己。晋武帝于泰始三年下诏“禁星气、谶纬之学”,开创了禁谶纬天文著作的先例。由此开始,六朝时期屡禁谶纬。前秦苻坚在禁谶纬的同时,还禁《老》、《庄》,严厉之极,明令“犯者弃市”。道教尊崇《老》、《庄》,吸收了星气、谶纬之学。在上述一次又一次的严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