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生不死”的理论依据在哪
玄门讲经2017-06-03
天地万物皆由水生 水崇拜的基本观念之一便是以水为天地万物的本源,人及天地万物皆由水生。水可化为水气,由水生人、生天地万物的观念又引申出了气生人、生天地万物的观念。 在我国汉族盘古创世神话及西南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水生人、天地万物与气生人、天地万物就往往混为一谈。同为盘古诞生神话,民间叙事诗《根古传》说盘古生于水:“那时有座昆仑山,天心地胆在中心。一山长成五龙形,五个嘴唇往下伸,五个嘴唇流血水,一齐流到海洋内,聚会天精…
-
日行哪三善,三年命运必转?
玄门讲经2017-06-03
日行哪三善,三年命运必转?道门必修经典《太上感应篇》曰: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简单几句话,包含了改命运的秘密:日行三善,三年命运必然改变。 资料图 积善 你知道是哪“三善”? 三善就是----眼善、语善、行善。 眼善 就是看父母家人、看亲戚朋友、看社会人类、看自然万物,心存感恩、心存善念善念、用温和和善的念头去看。不要邪心邪念、不要恶心恶意、不要满怀仇恨的…
-
道家智慧暗藏根治贪腐良方
玄门讲经2017-06-03
惩贪反腐浪潮席卷神州,摧枯拉朽,势不可当。加强法治、从严治党是实现“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保障;而提高文化和道德修养,从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源头之处着力,则有助于形成反腐拒贪的内在动力,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在这方面,道学智慧中蕴含着诸多良方。道学倡导知足寡欲之价值取向、淡泊宁静之生活信条以及崇俭守静的修养方法,能为人们提供“不想腐”的精神营养和内在防线。 道学智慧蕴含诸多良方 千古之问:“身与货孰多” 早在两千多年前…
-
庄子挑战儒家仁义 让热衷君子的人猛醒
玄门讲经2017-06-03
文/张京华 《骈拇》是外篇的第一篇。“骈拇”是选取文章的前两个字,所以并没有专门说明宗旨的意义。外篇、杂篇的篇名都是如此,或选二字,或选三字,或出于首句,或出于首章。《骈拇》全文是一篇完整的议论,文章以骈拇、枝指设喻,说明仁义等五常是人为增减的事情,骈拇和枝指是无用、不必要的,所以仁义五常也是无用和不必要的。 篇旨解读 关于此篇的主旨,陆德明曰:“《骈拇》,举事以名篇。”归有光曰:“通篇只一意。”宣颖曰:“言仁义乃性外…
-
历数西北道教发展的四个阶段
玄门讲经2017-06-03
西北道教的历史,在中国道教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不仅早期道教正式形成于今西北境内,道教思想的主要成分、道教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知名人物亦发生或活动于西北大地,近世道教的主要宗派更是源于西北。西北境内有五岳、五镇中的西岳、西镇,四渎中的长江、黄河、汉水,自西周至唐代,长期在西北定都,历代朝廷的天地祭祀和对名山大川的祭祀活动带动了本土宗教的发展。终南山古楼观、重阳宫等宫观,则是自隋唐至金元间近8个世纪的道教圣地。即便是在…
-
不满和知足
玄门讲经2017-06-03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人应该不满,对于现实的不满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种说法很容易受到涉世不深的青年人的响应,因为青年人大多都有追求,不满足于自己的境遇和现状;有追求,希望自己的境遇和生活更好。于是,他们也就相信不满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适时“知足” 不过,稍有涉世经验的人都清楚,世界上的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的不满也是一样的,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也往往是大相径庭的。所以,人的不满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问题的焦点是不满什么,为什么…
-
道教在青海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玄门讲经2017-06-03
北魏太武帝改信道教 道教是我国的固有宗教,它是在我国古代崇拜鬼神的巫术祭天祭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远在汉代已逐渐传入河湟一带,在青海,以西宁为中心写下了它的历史。北魏太武帝改信道教,并进行灭佛。当时西宁为鄯州,是北魏的统治地区,道教就在鄯州兴盛起来。唐朝皇帝,因道教供奉的始祖老子姓李,便尊老子为李氏宗祖,追认为“太上玄元皇帝”,下令在全国各州郡普遍建立道观,大力发展道教,成为道教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青海当时道教…
-
药王孙思邈意外救小龙得治病良方
玄门讲经2017-06-03
孙思邈,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上学,每天能背诵几千字。长大后,善于谈论老、庄及百家的学说。后周宣帝时,因为政治扰乱,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将养身体,寻求超脱凡俗的仙术。他洞晓天文历及观天占验的术数,尤其精于医病用药,而且为人仁慈,做事处世,务求积累阴德,一方面专心培育自己本原,一方面以济人救物为功德。一天,他偶然出门,在路上见到有人想打死一条小青蛇,蛇已经被打伤,流着血。孙思邈忙恳请行人住手,并立即脱…
-
《应帝王》之“应” 两个读音三种解释
玄门讲经2017-06-03
“应帝王”的“应”字,有两种读音,并大致有三种解释与之对应。 资料图 一解:何人应为帝王? “应”字读作平声,解为“应当”、“应该”。 如崔曰:“行不言之教,使天下自以为牛马,应为帝王者也。”郭象曰:“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沈一贯曰:“无心而任化者,不求为帝王而默应帝王之道也。”刘辰翁曰:“应世则为帝王也。” 方潜曰:“妙无用之用,则能应帝王矣。”王曰:“夫出得而入道,入道而尽妙,此物之所以同归而宗师也。物之…
-
科普有道:小心这些行为冒犯了道长
玄门讲经2017-06-03
1、无论是信士还是居士还是道士,见到出家人或正一派火居道士一定要尊其称之“道长”“仙长”“道师”“法师”“师父”等,或称职位“主持”“监院”等,年长的可称呼“道爷”,知道姓的无论坤道。乾道。可称呼“×爷”。万不可称呼“老×”“×哥”X姐“”X姨”“姨妈””姑妈”等俗称或绰号。居士(即使是同门)也不可与出家人称道兄或师兄。不要俗道不分,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造口业(即使是俗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侄男外女)。信众、居士不可与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