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处机养生思想略论
道家养生2016-06-17
一、人既具现实性,又具超越性。现实性使人成为有限的存在;而超越性又使人不甘于有限性的束缚,总是试图超越有限而追求无限。生命无常是由肉体存在所决定的人的一种本质的有限性,它是人一切其他有限性的最终根源,只要超越了这种有限性,人就可以达到无限,实现超越的最终境界。儒、释、道各家都把超越生命无常视为最终的人生境界,并进而把生死问题视为终极关怀。对长生的追求便是道家道教解决人生终极关怀的独特方式。 追求长生是道家道教文化的一…
-
道教养生--吐纳
道家养生2016-06-17
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 吐纳指把胸中的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语见《庄子刻意》:吹呵呼吸,吐故纳新。就是说吐出浊气,呼入清气。《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服气疗?吩唬悍残衅员悄?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内气有一,吐气有六。内气一者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稲,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4狄匀ト龋粢匀シ纾褚匀…
-
道教养生--外丹
道家养生2016-06-17
原称炼丹术。为避免其与内丹相混淆,改称外丹。这是以炉鼎烧炼矿物类药物,制取长生不死仙丹的一种方术。 丹砂(即硫化汞)和汞(水银)是炼丹的重要原料。我国的外丹术最迟在秦代已经出现。道教创立后,道士从方士手里继承了炼丹术,为制取不死药不断实践,却积累了不少古化学知识。8世纪时,我国炼丹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近代化学的前驱。 汉晋南北朝是炼丹术的发展时期。东汉末魏伯阳撰《参同契》,总结了已往的炼丹成就。魏伯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
-
道教养生--守一
道家养生2016-06-17
守一,是道教早期修炼方术之一。其主旨为守持人之精、气、神,使之不内耗。可以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久视。其术源于老庄。早期许多道教经书皆强调修习它的重要意义。如《太平经》、《老子想尔注》、《西升经》、《抱朴子内篇。地真》、《五符经》等。 各派皆重视守一术,但由于各自对一之解释不同,因而所守之内容或铡重点即不尽相同。主要有:(一)守神。认为形休不能没有精神,遏制过多的欲求,保持精神的清静,使形神合一而长生。这里的守一即守精神,…
-
道教养生--内丹
道家养生2016-06-17
亦称还丹、金丹、大丹,为道教重要的炼养方术。 丹被认为服之能长生不死,羽化成仙。据称炼制须经七返九还,最后复归于道之初始,故称还丹,又因丹以金(铅、汞)为主料,故称金丹。内丹,指在人体内炼成的长生不死药,其炼制过程亦如外丹之经七返九还而复归本初之道,故亦称还丹、金丹。 起源于先秦以来的行气、守一等术,汉末魏伯阳被尊为万古丹经之祖,认为还丹之外的内视、房中术等,皆属旁门小法。其作《周易参同契》奠定了中国传统内外丹学的理论…
-
道教养生--内视
道家养生2016-06-17
内视又称内观。为道教早期方术之一。《洞玄灵宝定观经》说: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注云:慧心内照,名曰内观。即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以灭动心。此术早见于《太平经》。《太平经钞壬部》云:上古第一神人、第二真人、第三仙人、第四道人,皆象天得真道意。眩目内视,以心内理,阴明反洞于太阳,内独得道要。犹火令明照内,不照外也,使长存而不乱。今学度世者,象古而来内视,此之谓也。《太平经》卷七十云:思养性法,内见形容,昭…
-
道教养生--辟谷
道家养生2016-06-17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必须辟谷达到不死的目的。 其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但是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
-
道家养生:上药三品 神与气精
道家养生2016-06-17
精者,滋于身者也;气者,运于身者也;神者,主宰一身者也。如耳目手足之能运者,气也,使之因事而运者,神也;运之或健或倦者,精也。耳乃精窍,目乃神窍,口鼻乃气窍。故耳之闭塞,精病可知;目之昏蒙,神病可知;口之吼喘,气病可知。元精,乃先天真精,非交媾之精。元气,乃虚无空气,非呼吸之气。元神,乃本来灵神,非思虑之神。所谓元精、元气、元神,由未生出胎以前而具,俱先天也。所谓交媾之精、呼吸之气、思虑之神,乃既生出胎之后而用,俱…
-
德行是"养生之根"
道家养生2016-06-17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即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自己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寿,有两层意思:其一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
-
道教的简、朴、和与生活
道家养生2016-06-17
1、道教从简以享受生活 人生在世的根本其实不是繁而是要简,简就是要简易、简约,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简的原则就是要少思、安闲、轻松。司马谈论六家要家从简精神最合适的概括。由此而来,从简便成为道教应物处事的重要指导思想。至道不繁,从简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相互交往也就没有那么的机关和算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司马承祯说简则益生。也就是说从简而行才能健康心身。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