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音乐的民族特点
道教音乐2016-06-16
在道教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包括斋醮音乐以及道士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用的音乐。斋醮音乐亦称道场音乐、法事音乐,集中而典型地表现了道教音乐的精神特质,故而道教音乐惯以斋醮音乐著称。 一、 道教音乐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巫舞、巫风。中国古代礼仪也采用音乐礼宾和祭祀。《礼记乐记》称,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①道教音乐的渊源与远古的巫术有密切关系,是继承了巫以歌舞降神的传统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远古巫…
-
道教音乐与养生的关系
道教音乐2016-06-16
养生一词,来源甚古,在《庄子养生主》中就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历来,道家与道教都十分重视修真养性,把平时的修炼视为养生之道。尤其是全真道,更是以性命双修,成仙证真的思想为宗教信仰,性功指修心,命功为炼气,真为个人内修的真功及布道济世的真行,成仙乃修炼之最高境界。从道者认为,只要真心诚意地炼养,一旦真功告成,即可自主生死。所以,道众尤为注重修炼养生。 道教的外在形态是它的科范仪式,而道教音乐又是各种科仪的重要组成…
-
河北广宗太平道乐简介
道教音乐2016-06-16
您听到过一种1800多年以前的古乐吗?您听到过唐高宗亲自命名的宫廷乐曲吗?这种古乐叫广宗太平道乐。太平道乐源于我国东汉末年的太平道起义,因道徒以黄巾裹头作标识,史称黄巾起义。广宗是黄巾起义的发源地,太平道乐是在舆论发动、宣传教理教义的打醮中形成的道教科仪音乐。它不仅有全真、正一派清净超然的神韵,还有源起武装起义粗犷、雄浑的特点;所用乐器以管、笙、笛、箫吹管乐器为主,配以鼓、云锣、铙、镲、铛子等,其韵律和乐器在全国各宫观道院…
-
中国道教音乐 全真正韵 天花引/黄庭赞
道教音乐2016-06-16
用途:天花引,又名「黄庭赞」,由于辞语空灵玄奥,故相传为韩湘子所作。委曲道出内丹炼养的玄妙,让修真者善自证悟。 歌词:黄庭起祥烟缭绕空悬飞,香芬馥喷龙延,宝录翱翔跃凤篇,,散景云间,翔瞻感格自天然,松花积翠春满法延,殷意真殷真殷仙降鉴,稽首礼大慈悲赐福消愆。 …
-
中国道教音乐 全真正韵 三奠茶
道教音乐2016-06-16
三奠茶歌词 一奠茶梦黄梁人生几常,颜回四八返仙乡,自古三皇并五帝难免无常,难免无常。 二奠茶梦庄周人生几秋,夕阳桥下水东流,遍地闲花并野草总是浮沤,总是浮沤。 三奠茶梦南柯人生几何,两轮日月快如梭,自古桑田变沧海光阴消磨,光阴消磨。 …
-
香港与大陆之道教音乐的比较研究
道教音乐2016-06-16
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之道教音乐(简称道乐)的比较研究,一直是过往道教音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笔者在相关研究中也有所涉猎。[i]这类研究,多集中在道乐形态方面的讨论,鲜有涉及到或隐或现地围绕着道教音乐的其它层面。 笔者有一个观点:如何理解和诠释道教音乐,不仅仅只是音乐层次上的认知,更涉及到非音乐意义上之宗教含义的理解和评判。 一般来说,道外(此处指学术界)所理解的道教音乐,是音乐概念,称之为音乐即肯定了其被用于欣赏的基本属性,因…
-
龙虎山一绝:正一天师道音乐
道教音乐2016-06-16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音乐于2010年06月被列为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7月被文化部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萌生于东汉顺帝年间 东汉顺帝(126-144)年间,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制作斋仪书、建立礼斗制度、开设静室以及创建各种斋法活动,这从客观上促成了天师道音乐的萌生。 早期的天师道属于符箓派民间道教,而符箓派的祈禳、禁咒则起源于远古的民间巫术。天师道最早的科仪及其音乐当首推张道陵制作的旨教斋,该斋…
-
古代道教音乐的坚持:西安都城隍庙
道教音乐2016-06-16
西安鼓乐的渊源历史 西安鼓乐是流行于西安及附近地区以鼓为主的打击乐与吹奏乐混合演奏的一个大型的民间器乐乐种,民间多称细乐。它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以至今日,曲目丰富,内容广泛,调式风格各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仍然相当完整的保存着传统的曲目、曲谱、调式、乐器及演奏形式。被世界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9年,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世界人民所认同。西安鼓乐依照流…
-
道教音乐的民族特点初探
道教音乐2016-06-16
在道教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包括斋醮音乐以及道士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用的音乐。斋醮音乐亦称道场音乐、法事音乐,集中而典型地表现了道教音乐的精神特质,故而道教音乐惯以斋醮音乐著称。 一、 道教音乐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巫舞、巫风。中国古代礼仪也采用音乐礼宾和祭祀。《礼记乐记》称,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①道教音乐的渊源与远古的巫术有密切关系,是继承了巫以歌舞降神的传统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
-
丹凤眼与美须髯——大足道教石刻艺术札记
道教建筑2016-06-16
道教艺术在经历漫长发展之后,至两宋时期逐渐臻于成熟,以宋代造像为主的大足道教石刻,可谓宋代道教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涌现出南山、石门山、舒成岩、石篆山等代表性石窟点。在大足道教石刻中,可以领略到道教艺术自身创新的独特魅力,丹凤眼与美须髯这些人物面部局部特点,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大足道教造像 大足宋代道教造像中,颇多丹凤眼与美须髯的造像,更有二者结合的面部造像。 石门山三皇洞造像艺术历来备受称道,尤其是正壁的三…
热门排行
- 龟蛇二将
类别:武当文物
- 老道,老道,吃饭睡觉。
类别:太极文化
- 练武之人是如何睡觉的
类别:太极文化
- 什么是“净明派”?
类别:玄门讲经
- 武当道人的斋戒与修炼
类别:太极文化